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女黑头》阅读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9-07 23:23
女黑头
赵明宇
元城东大街的罗婆婆,大个子大脚板,长得黑黑的,天不怕、地不怕,和男人一样的性格,说起话来赛铜锣,吼一嗓子像撕帛。罗婆婆是唱戏的,扮包公,一个亮相,台下欢声雷动,是元城十里八乡有名气的女黑头。
后来草台子戏班不景气,解散了。罗婆婆一闲下来就觉着嗓子发痒,总爱唱几嗓子。一伙人聚在关帝庙前的大槐树下,就有人说来一段,来一段。罗婆婆笑笑说,来一段就来一段。可是一唱起来就刹不住闸了,唱完《打銮驾》唱《铡赵王》,还要唱《打龙袍》,一段又一段,人们听得忘记了吃饭,啧啧地说,得劲,得劲。
东大街的丁大头依仗着和副县长是连襟,小舅子又在公安局工作,硬是霸占了居委会临街的一个院落,开办了一家腐竹厂,两年不交租金,居委会拿他没办法。丁大头还雇佣了十几个川妹子,到了年底也不给人家发工钱,却躲起来了。十几个川妹子回不了家,坐在腐竹厂门口哭鼻子。罗婆婆把这十几个川妹子领到家里管吃管喝,还带着她们去县政府讨工钱。丁大头听说了,气势汹汹地来找罗婆婆,说你少管老子的闲事。罗婆婆双手叉着腰说,这闲事我是管定了,我一个老婆子可不怕你,豁出去了,大不了和你拼了,你再有权有势,摊上人命官司也洗不清,你信不信?
丁大头吸吸鼻子,灰溜溜的走了。罗婆婆望着他的背影说,包公三口铡,先取狗头铡铡了你这龟孙。
罗婆婆的儿子挺有出息,大学毕业分在市里工作,是管建筑的一个科长。儿子要接她到市里去享清福,罗婆婆说在家和大伙儿一起图个乐呵,哪里都不想去。
忽然有一天,儿子半夜里神色慌张地跑回家来,留下一沓子钱说,娘啊,你留着慢慢花吧,我要出趟远门,过一段时间才能回来。罗婆婆心里咯噔一下说,是不是出事了?
儿子点点头。
你想怎么处理?罗婆婆问儿子。
儿子说逃,已经安排好了。
罗婆婆朝着儿子脸上打一巴掌,说我还指望着你养老送终呢,儿子你咋就这么傻呢。罗婆婆颤抖着,披上衣服,趿拉着鞋,拉上儿子就向外走。一边走一边说,孩子,你是国家的罪人啊,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啊,咱坦白自首,争取个宽大处理吧。
儿子被判了八年。罗婆婆变得寡言少语了。
罗婆婆家的东邻原来是供销社仓库,如今改成了元城大酒店,一到晚上流光溢彩,霓虹闪烁,门前停一溜高级轿车,酒香袅袅,轻歌曼舞,划拳声、歌舞声经常闹腾到很晚。闹腾得罗婆婆夜里睡不着,就上到自家的屋顶上,望着元城大酒店的灯火,放开嗓门先唱一段戏,然后高喝一声张龙赵虎王朝马汉,开铡——————
声若洪钟,在夜里传出很远很远,惊得食客们鸦雀无声。酒店老板忙不迭地赔笑说,又是那个唱戏的疯婆子,女黑头,别理她,大家尽管喝。
新来一个县长,在元城大酒店喝得醉醺醺的,听到有人夜里不睡觉,在房顶上唱戏,觉着好奇,就出来看稀罕,正好赶上罗婆婆高喊开铡,吓得县长头皮子发紧,酒醒了大半,再也不来这里喝酒了。
6.简析第一段在小说中的作用。
7.赏析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罗婆婆颤抖着,披上衣服,趿拉着鞋,拉上儿子就向外走。一边走一边说,孩子,你是国家的罪人啊,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啊,咱坦白自首,争取个宽大处理吧。
8.请简要概括罗婆婆的形象特点。
9.小说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结合全文谈谈这样结尾的妙处。

参考答案
6.①小说第一段介绍了罗婆婆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豪爽,爱唱戏,特别喜欢唱有关包公的戏曲。②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展开作铺垫,主持公道、支持儿子自首、在酒店旁边高唱等,戏里演包公,戏外是包公,懂法讲法,嫉恶如仇。③照应标题。
7.①运用了细节描写,“颤抖”让我们看到了罗婆婆对自己儿子的犯法的震惊和痛恨,同时也是她疼爱儿子的一个细节流露。②运用了动作描写,“披”“趿拉”“拉”几个动作,写出罗婆婆急切地拉着儿子去投案自首,写出了罗婆婆清醒、镇定和理智。③运用了语言描写,“孩子,你是国家的罪人啊,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啊,咱坦白自首,争取个宽大处理吧”,这是罗婆婆教育自己 的儿子,平实中透着一个母亲的睿智和关爱。
8.① 女汉子,豪爽,酷爱唱戏②富有正义,主持公道③头脑清醒,有法律意识,疼爱儿子。既恨自己的儿子犯法,又疼爱他,支持他投案自首④痛恨贪污弄权等不良风气
9.小说的结尾具有艺术张力,意味无穷,妙趣横生。①烘托人物形象,让我们看到了罗婆婆性格的变化发展,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呈现出来,不仅爱唱戏,扮演包公,其实就是生活中的包公,而且看不惯社会上的不良风气。②使故事情节完整,结构紧凑,经过了前文的层层铺垫、蓄势,戛然而止,既把小说推向了高潮,又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③升华了小说的主题,罗婆婆对普通村霸、对自己亲人和有权势的官员违法犯罪,她都希望他们受到惩治,以澄清社会风气。小说这样结尾,讽刺了官员吃喝之风,反映出人民对官员贪腐丑行的痛恨。④小说具有时代意义,直指向现在社会中以权谋私、公款吃喝之风气,而且不知道收敛,变更方式继续贪腐,引人深思。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