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张巨龄:依然憧憬壮如花》阅读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2-04 21:54
张巨龄:依然憧憬壮如花
李 苑
张巨龄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父亲张子文是我国著名伊斯兰学者、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张巨龄出生于1941年,自小成绩优异,考入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后立志教书育人,打下了牢固的知识根基,被分配到了北京市大兴县礼贤中学任教。农村学校条件艰苦,并没有影响他的教育热情;日常工作的繁复琐碎,也没能阻碍他的学习和思考。
1972年后,张巨龄凭借出色的语文教学功底,开始做中学语文教师的进修教育工作,讲授
《现代汉语》《现代文学》《写作》等专业知识,并多次应邀参加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和自学参考资料的编写工作。1984年11月,张巨龄担任《光明日报•语言文字》专刊版面编辑,聘请了王力、吕叔湘、张志公等9位大名鼎鼎的社外编委。他给自己这样定位:“新闻不是我的专长,语文才是我的优势。”1987年下半年,张巨龄打算将自己关于语文教育的随想录集结出版,便请吕叔湘先生题签。带着这份荣耀与感动,张巨龄从一名编辑逐渐成长为一位语言学家。
1997年的一天,《光明日报》某版的一则关于“人民教师无上光荣”的通栏标题,引起了一些读者的议论:是“无上”还是“无尚”?为此,张巨龄认真查阅《辞源》等大型工具书,以及相关的文史典籍,并浏览了《光明日报》的120个版面,从中精心挑选了另外两组异形词,即“同仁”与“同人”以及“人才”与“人材”,并将它们和“无上”与“无尚”编在一起,撰写了名为《语言三题》的新闻评论,受到了一致好评。十余年间,张巨龄先后撰写了十余万字的语言学、语文教育论稿,陆续在相关报刊上发表,如《语文的特性和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关于语文教育内涵与改革的复议》等,在学界影响深远。
张巨龄提出:“语文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的最终分界线不在于语文教师本身有多么博大精深的知识,而在于他自己有了知识,如何让学生也有知识;在于他自己能分析文章、写文章,如何让学生也能分析文章、写文章上;在于自己会说、会写、会读、会傲的能力,也转化为学生会说、会写、会读、会做的能力上。”几十年来,他先后在《人民日报阳光明日报》《语文建设》等报刊上就语言应用、语文教育学等课题发表了数百篇文幸,出版了《语文•情趣•教学问语文教学初阶》《语海泛舟——张巨龄语言和语文教育论选》等专著,为推进汉语言学、语文教育的实践、研究及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早在68岁那年,他填了一首《渔歌子•生日》:“六八迎来比翠霞,依然憧憬壮如花。时令好,绽新花,嫣红姹紫总须加!”如今的张巨龄,已逾75岁,但他依然这样壮心不已。“我当下的工作,就是完成已经立项的、400余万字的十卷文集。”退休后张巨龄指着已经校对好的六卷书样打趣道:“噢,我是凡人,得自己录入和完成校稿”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张巨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中国回族史学家,《光明日报》高级编辑、原《光明日报•语言文字》专刊主编。(光明网)
②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多年来他在语文教学方面潜心‘琢磨’的就不仅是知识,而且包括如何把这些知识传播给学习者,进而变成他们的本领和能力,而后者还往往成为研究的重点巨龄虽然做着新闻工作,但对语文事业也不能不算酷爱和肯致力的一个,而且自有他的见解。”(王本华《张志公论语文•集外集》)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张巨龄自小立志教书育人,大学毕业后主动要求到北京大兴县条件艰苦的农村学校一一礼贤中学任教,并保持教育热情,不断学习思考。
B.张巨龄在任《光明日报》编辑时,给自己定位为“新闻不是我的专长,语文才是我的优势”,可见他能正确认识自我,发展特长。
C.在光明日报工作期间,张巨龄发表了数百篇专业论文、出版了几部专著,累计400余万字,在汉语言学和语文教育领域成就丰越。
D.张巨龄治学严谨,为了撰写《语言三题》一稿,他不仅认真查阅《辞源》及相关的文史典籍,还浏览了《光明日报》的120个版面。
5.关于语文教师,张巨龄有哪些见解?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6.张巨龄是报纸编辑,又是语言学家和语文教育家。请结合材料,就编辑工作与语文研究的关系谈谈你的理解。(5分)

参考答案
4、B
5、提出语文教师业务水平高低的最终分界线。提出语文教师不仅自己要有相应的语文知识,而且能把这么知识传播给学习者,进而变成他们“听”“说”“读”“写”“思”的语文本领和能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