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选文(乙)中作者为什么要对与少女的第一次相遇不吝笔墨地详写?(4分) 11.选文(乙)中,看见哥哥,“少女松开了手,裙裾随之垂落了下来,很多很多她捡的小灯笼便洒落了一地,铺散在她脚下”,这一细节描写有何作用?(5分) 12.赏析选文(甲)中画波浪线语句。(6分) 13.结合两篇选文,说说作者从地坛的人事景中获取了哪些生存感悟?(5分) 参考答案 10.【答案示例】(1)第一次相遇时作者不知少女有智障,通过对第一次相遇情况的详写,充分展现了少女的美好可爱。 (2)与后文相遇发现少女智障形成对比,突出内心的遗憾,引出下文对命运的深思,深化主题。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两次描写的差别,第一次是智障没有暴露情况下的描写,后文是智障暴露情况下的描写,然后从两次描写对情感和主题表达的作用方面,突出对少女智障的遗憾之情和对命运的思考。 11.【答案示例】(1)动作上的细节突出少女的反常。惊惶地东跑西跑时不知放下裙裾,来到哥哥面前,已经安全了,却放下了裙裾,使得小灯笼洒落一地,具体真实地展现了她智障的特点。 (2)照应上文在在几棵大树间惊惶地东跑西躲,却不松手揪卷在怀里的装有小灯笼的裙裾的情节。 (3)小灯笼洒落一地的描写,烘托出少女心灵的纯真美好,突出对少女智障的遗憾之情。 【解析】解题时,可从情节安排、人物形象塑造以及主题表达等方面进行思考。从情节安排上看,是照应上文的“不松手”;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通过“松手”和“不松手”的对比,真实地展现了少女智障的特点;从主题表达上看,松手引出对小灯笼的描写,以美好的事物烘托人物心灵,突出对少女智障的遗憾。 12.【答案示例】(1)巧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地坛中的小蜜蜂、蚂蚁、瓢虫、露水等看似微小却生命旺盛。如用比喻手法写“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突出其轻盈、可爱;用拟人手法写“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既让人触不及防,又觉生趣盎然;写“露水”滚动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极度夸张,光彩夺目。 (2)动词准确、生动,细节真实可感。如一个“停”准确地写出了蜜蜂飞行时仿佛停留在空气中的形态。一个“捋”不光写出蚂蚁因腿长腿多前行时蚁身贴着蚁腿的状态,更写出蚂蚁像一位智慧的老人,捋须沉思,顿悟真理,恍如梦醒,亦动亦静,想象奇特,叫人哑然失笑。 (3)寓情于景,写出园子(地坛)生机盎然(“荒芜但不不衰败”的特点),蕴含着作者开始从人生的苦闷绝望中走出来,开始发现生命的美丽,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解析】赏析文段可以从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用、手法的运用、内容、结构等角度入手。这段文字巧用修辞,寓情于景,细节真实可感,动词准确生动。用比喻手法写“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多么轻盈的薄翼,多么可爱的小精灵!一个“停”准确地写出了蜜蜂飞行时仿佛停留在空气中的形态。用拟人手法写“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既让人触不及防,又觉生趣盎然,且叙述有波折,静中有动,趣味横生。一个“捋”不光写出蚂蚁因腿长腿多前行时蚁身贴着蚁腿的状态,更写出蚂蚁像一位智慧的老人,捋须沉思,顿悟真理,恍如梦醒,亦动亦静,想象奇特,叫人哑然失笑。“瓢虫”本来爬得慢,用拟人手法说“不耐烦了”“累了”,“忽悠”“升空”连用更是准确写出瓢虫迅速地垂直上升而飞行的习性,闭目想象,慢吞吞的瓢虫实在有趣,也让人万分惊奇。“露水”滚动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极度夸张,光彩夺目。同理,此处也是寓情于景。此处景物描写生机盎然,蕴含着作者开始从人生的苦闷绝望中走出来,开始发现生命的美丽,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13.【答案示例】(1)任何生命主体都有它自身的价值,都有属于它自身的价值,都有属于它的欢乐、悲伤和情趣,这是其他生命无法替代的。 (2)不幸是人类无法摆脱的客观存在,我们要承认世界的差别,平静地接受苦难,豁达地面对死亡。 (3)遭遇不幸时不要怨天尤人,要坦然面对,与命运抗争,即使走不出苦难的境地,也要珍爱生活,顽强乐观地生活下去。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文章相关语句,主要从“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园子”“捡灯笼花的少女遭际”两个角度进行适当的解读和归纳。如甲文中写“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作者看到了生命的绽放,看到了微小的生命也在努力追求生命的价值;再如抓住乙文中“看来差别永远是要有的”“看来就只好接受苦难”“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等语,可得出“不幸是人类无法摆脱的客观存在,我们要承认世界的差别,平静地接受苦难”等的归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