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禅宗美学,中国美学的一次突破》阅读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10-18 15:45
禅宗美学,中国美学的一次突破
在中国美学史上有过两次巨大的突破,第一次突破发生在先秦,由庄子完成。《庄子》一书创造了大量的寓言,在这些寓言中,主人公往往疏离对权力的关注、技术的关注以及道德的关注,而呈现出极高的审美价值。中国美学的第二次突破时间延续较长,从魏晋一直到唐宋,从宏观上来讲,两次美学的突破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魏晋时期,文人将庄子的意义重新挖掘出来,于是波澜大起,汇成了一股审美文化潮流。第二次突破分为两波,第一波为玄学美学,以魏晋为开端;第二波为禅宗美学,从唐朝开始。由玄到禅,在这个过程中,外来佛教思想的传入功不可没,因此非本土文化进入到中国并形成本土文化的突破,这也显示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禅宗美学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剥离或忽略禅宗美,对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都会是片面的、不完整的。禅宗美学思想对中国文学与艺术的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与儒家美学及道家美学相比,禅宗美学有其鲜明的特征。禅宗为中国古典美学增添了新内容,使中国美学进入了一个更新、更高的境地,形成中国美学的一次突破,也标志着中国美学最终走向了成熟。
儒家美学关注道德人格,将“仁”视为其审美本体论的范畴,道家美学关注自然主义。庄子的“齐物论”与“逍遥游”,体现了道家对自然体悟,进而达到人与自然的相融合一的追求。因此,道家美学将“自然”视为审美本体,而禅宗美学是将“心”置于了本体论范畴。《六祖坛经》记载,慧能在法性寺见两和尚论风动还是幡动,正争论不休时,慧能却一语道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突出自性、自力的绝对性作用,主张“心外无物”“明心见性,顿悟成佛”。
禅宗美学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人的审美心理。以中唐为界,可以将中国美学分为前期和后期,这正是以禅宗美学的出现为标志的,其带来的美学智慧深刻影响了中国各种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一方面,从外在世界的角度,是导致了中国美学从对于“取象”的追问转向了对于“取境”的追问。“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外之味”“韵外之致”……则成为美学家们的共同话题。这一转换,不难从方方面面看到例证:从前期的突出“以形写神”到后期的突出“离形得似”,从前期的突出“气”到后期的突出“韵”,从前期的突出“立象以尽意”到后期的强调“境生于象外”,从前期的“气象峥嵘,五色绚烂”到后期的“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中的关键,则是从前期的“象”与“物”的区分转向后期的“象”与“境”的区分。
另一方面,从内在世界的角度,禅宗美学的出现使得中国文人的艺术创作及审美经验迈向了“心性”。“心”是禅宗美学的本体论范畴,禅宗认为“本心”就是“清净本原之地”。佛性人人本有,因在审美活动中将审美主体的心放在绝对重要的位置,审美活动中,美的获得要有“心”悟,所谓“道由心悟”“契自心源”,通过品诗词、观景、观画,最终还要返回到“心”本身,观心,悟心,获得美的体验才是审美的方法与目的。这就是宗白华所说的“饮吸无穷于自我之中”,这是一种极高的审美境界。在艺术的创作中,中唐之后人的心性也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北宋的范宽说:“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
(摘编自温为才《禅宗美学对设计的启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美学史一共经历过两次巨大的突破,从时间上来看,分别发生在先秦以及魏晋至唐宋之间,而这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B.从玄学美学到禅宗美学,大致涵盖了第二次突破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多种外来思想的传入功不可没,也显示出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C.禅宗美学思想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至关重要,剥离或者忽略禅宗美学,对于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都是不完整的。
D.禅宗美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美学走向了成熟,禅宗为中国古典美学增添了新的内容,提升了中国美学的审美境界,实现了中国美学新的突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与儒家美学关注道德人格不同,道家美学关注自然主义,将“自然”视为审美本体论,体现了人与自然相融合一的审美追求。
B.《六祖坛经》所记载的慧能和尚一语道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正是禅宗美学将“心”置于了本体论范畴的体现。
C.中唐时期的禅宗美学成为了中国美学前后期得以划分的显要标志,并且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人的审美心理以及中国各种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D.宗白华所言的“饮吸无穷于自我之中”,也是要求我们品诗词、观景,要返回到“心”本身,观心,悟心,从而获得审美体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晋时期,文人重新挖掘庄子的美学思想并产生了重大突破,形成了新的美学思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庄子是连接中国美学史上两次巨大突破的桥梁。
B.儒家美学将“仁”视为审美本体,而道家美学则重点强调“自然”,二者关注点的不同也大致可反映出儒家与道家在思想上的差异性。
C.审美视角从前期“象”与“物”的区分转移到后期“象”与“境”的区分是完美活动中将审美主体的心放在绝对重要位置的结果,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D.北宋的范宽受到了禅宗美学的极大影响,艺术心性得到了空前的解放,正如其所言,“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 

参考答案
1.B解析(应该是“外来佛教思想”的传入而并非“多种外来思想”的传入,扩大了范围)
2.C解析(深刻影响了中国各种文学艺术发展方向的应该是禅宗美学所带来的美学智慧,而并非禅宗美学本身)
3.C解析(将审美主体的心放在绝对重要位置的结果应该属于禅宗美学内在世界角度的思想,与物象关系不相匹配)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