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初心永远》阅读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9-30 12:18
初心永远
陈鹏举
  今天谈论旧体诗,已经是一个重要的议题。说不重视旧体诗,是“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事。这说法,我很认同。
  对中国人来说,诗很重要。中国文化的原本,也就是诗。贾平凹最近说,到了年纪,觉得《山海经》和《离骚》是一定要读的了。这话很好。我的意见是,中国人开始懂事的时候,就该读这两个。《山海经》是中国的神话,它和西方的神话不同。它是一种伟大的梦想,也就是说,它是诗。还有《离骚》是中国人曾经写出来的最伟大的诗。《山海经》和《离骚》,是相通的,两个都是诗。而所有的中国人的文化,都是从这里生发的,也就是说,诗是中国人的初心,自然也是中国文化的初心。譬如《诗经》和《尚书》,也不外是诗意的流连和焕然。
  之后呢?几千年来中国文化,也就是诗的接连不断的开花结果。有人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说文化也是进化的。说这话的人,该是为白话文催生。只是这话经不起议论。唐是诗,宋词是诗余,宋词的本原,也是诗。元曲也一样。明清小说,也是诗。譬如《红楼梦》,十二金钗判词都是诗,而这些判词,演绎出一部《红楼梦》。白话文出现以后,旧体诗依然存在,提倡白话文的鲁迅,在他情真意切的许多时候,也是用旧体诗,去写自己的温情和愤怒。所以说,诗是中国人的初心,也因此,诗不会别离。
  上面是说诗是民族修为,接下来说诗是每个中国人的个人修为。
  李白是活在他自己的诗里的,这是他伟大的个人修为。他的诗横绝四海,又足以游历千古。只可惜他生得晚,唐代的天空毕竟没有先秦的天空苍苍茫茫,所以他的诗还不如屈原。杜甫呢?在他死后被称为了“诗圣”。他也是活在他自己的诗里的。没有诗,就没有杜甫。没有诗,杜甫的活法一定不一样。后人说,杜甫的“三吏三别”,是“史诗”。说得对。“史”和“史诗”是什么?就是后人读到的东西。杜甫的“三吏三别”,当初应该没发表,读到的人应该不多。所以说,即使是杜甫,诗也没有成为他手中的刀,而只是作为他高尚人品的修炼,只是他的个人修为。杜甫的诗一直在那里。为什么在他去世数十年后,才让人们发现他的伟大?是因为他活着的时候,他更多的是写诗写给自己看。从此是否可以理解,历来的诗人,更多的是把写诗作为自己个人的事。人向往高尚地活着,写诗无疑是让自己面对文字和由文字表述的思想和情感,很可能渐渐高尚起来的一种个人修为。诗就这一点说,并没有更多的微言大义,就是个人修为而已。
  这里还得说说所谓旧体诗的格律问题。由于普通话的流行,旧体诗的平仄变成了让人生畏的难题。这里有两个意思要说一下。一是,平仄问题原本就不是问题。平仄按不按,和是不是诗没关系。平仄的本意,主要就是读起来流畅好听。也就是到了唐代,还是盛唐以后,平仄才规整起来。这说明平仄不规整,和诗的成立和好坏无关。李白就在盛唐,他的诗就不那么平仄,可他就是李白了。二是,古人写诗,按平仄,他们一点不累,他们平时讲话,就五音俱全。譬如现在,讲普通话,当然五音不全。如每个人讲家乡话,五音就都出来了,平仄就不困惑了。这里不议论普通话的好和坏。只是想说一下,普通话和历来的汉语不一样。
  还有个是学诗和写诗的问题。诗既然是民族和个人的修为,诗当然是要学的。但学和写还是两回事。即使是盛唐,也不是人人写诗,只是学懂了诗的人多些而已。我一直认为,写诗的人未必都是诗人,而看到了好诗会心生感动,甚至会感动落泪的人,即使他不曾写诗,他也应该是诗人。因为他有一颗诗心。就这点来说,中国人人人都有一颗诗心,所以人人都是诗人,不管他是不是写过诗,写着诗。
  初心永远,初心如诗的中国人。
  (2015年01月31日《解放日报》)  
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不重视旧体诗是‘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事”,作者对这一观点持肯定的态度。
B.中国人开始懂事的时候,就该读《山海经》和《离骚》。因为它们是诗,对中国人来说,诗很重要。
C.《山海经》是中国的神话,《离骚》是诗,但它们是相通的,所有的中国人的文化,都是从这里生发的。
D.几千年来中国文化,是诗的接连不断的开花结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其实它们都是由诗演绎出来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白的诗虽然横绝四海,又足以游历千古。但他是活在他自己的诗里的,他写诗是他伟大的个人修为。
B.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但他的诗如“三吏三别”当初应该没有发表,也是写给自己看的,所以说他也是活在他自己的诗里的。
C.从李白和杜甫这些诗人写诗来看,历来的诗人都是把写诗作为自己个人的事。写诗无疑是由文字来表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D.杜甫在他去世数十年后,才让人们发现他的伟大。这说明杜甫写诗也只是作为他高尚人品的修炼,只是他的个人修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几千年来的中国文化,既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到李白、杜甫等这些大诗人,不难看出诗既是民族修为,又是每个中国人的个人修为。
B.关于旧体诗的格律问题,作者认为平仄按不按,或者规整不规整,和是不是诗没关系,和诗的成立和好坏也无关,所以说平仄原本就不是问题。
C.是不是一个诗人,仅凭会不会写诗来判断是不恰当的,写诗的人未必都是诗人,不曾写诗看到了好诗会心生感动的人,他也应该是诗人。
D.对中国人来说,诗很重要。中国文化的原本,也就是诗。所以,中国人人人都有一颗诗心,人人都是诗人。

参考答案
1、D(原文第三段说“唐是诗,宋词是诗余,宋词的本原,也是诗”,它们本来就是诗,不存在“由诗演绎出来的”。原文只是在说《红楼梦》时,由判词演绎出一部《红楼梦》。)
2、C(C、原文是说“从此是否可以理解,历来的诗人,更多的是把写诗作为自己个人的事”。其中“是否可以理解”是以商讨的语气,而选项中“从……来看”是肯定的。原文“历来的诗人,更多的是……”,而选项中说成“都是”,范围不同。)
3、D(前后不能构成因果关系,“所以,中国人人人都有一颗诗心,人人都是诗人”这一结果的前提是“写诗的人未必都是诗人,……因为他有一颗诗心”。)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