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两段描写了乡村潺潺的流水、浑圆的日头、溢香的麦秸、温煦的阳光,就是为了突出了秋日乡野静寂怡人,祥和安宁的特点。 B.在德富老汉的眼中,老牛“温顺”“像个宠物”,然而他最后却被“尖硬的犄角挑开了喉咙”。这样的安排,体现了作者对他的自以为是的极大嘲讽。 C.“老牛的眼睛比平常要亮一些,一束犀利的光穿透了他”,“他又吆喝了一声”“但是牛仍然无动于衷”这些情节都为最后牛顶死老汉埋下了伏笔。 D.老牛最后被 “剁成块分给村人吃掉了”,老牛悲惨的结局与一派祥和的秋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加深了小说的悲剧性,体现了作者鲜明的爱憎。 E.小说文字简洁,文风质朴,在看似平铺的叙述中融入对景物细腻的描摹和诗意的刻画。同时通过多处对比与衬托,来凸显德富老汉的内心世界。 (2)小说主要刻画了德富老汉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中德富老汉为自己设计了三种结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4)对于这篇小说的主题,有人认为它是旨在强调“专断的,不平等的爱”的悲剧性;也有人认为它意在表明“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的生活哲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分别对这两种说法谈谈你的理解。(8分) 参考答案 .(1)【答案】E C【评分细则】选E给3分,选C给2分,选A给1分;答B、D不得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小说文本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层级为C级。 【解析】本题是对文章的综合考查,可通读全文,筛选出相关信息逐一分析得到答案。A项景物描写作用不完整,除表现秋日乡间特点外,还体现了德富老汉的愉悦心情。“B项“深深嘲讽”理解错误。D项“鲜明的爱憎”不妥,本文作者的情感态度表达较含蓄。 (2)【答案】①勤劳淳朴。德富老汉是一个热爱土地的庄稼汉,为了不给先辈们丢人,日复一日辛勤地耕作在田地里,甚至希望在这里死去。②善良而富有爱心。德富老汉和老牛多年相伴,细心地照料日渐衰老的牛,把他视作自己生命息息相关的一部分。③执拗、专断,自以为是。他有时对不听吆喝的牛又骂又抽,还总认为牛通晓人性,知道自己的初衷。 【评分细则】6分,每个要点给2分,概括出性格特点1分,能举例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能力层级为C级。 【解析】人物形象,可筛选出文中与该人物形象相关的情节、各种描写的细节,加以综合分析。 (3)【答案】①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小说的主人公德富老汉为自己设计的三种结局都是生命的善终,既体现了他顺应命运的豁达心态,也体现了他对土地的痴迷与眷恋,对牛的深情厚谊,丰富了人物形象。②使情节发展更曲折,富于变化。德富老汉自己设计的三种美好结局与后文真实、残酷的结局形成强烈的对比,情节的突转使行文跌宕起伏,出人意料。③为深化小说主题提供了服务。德富老汉被自己所钟情的牛置于死地,突出“专断的,不平等的爱”导致的悲剧性。【评分细则】6分,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小说情节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考查C级。 【解析】可从情节与人物,情节与主题等方面加以思考得出答案。 1.德富老汉虽然细心饲养他的老牛,但他只是把它作为一个附属于自己的、供自己任意支配使唤的宠物:在驯服的过程中“用鞭子蘸上水好一顿抽”;在劳动的过程中,“牛无动于衷”就“劈头盖脸地抽下鞭子”;在思想观念上,他还一厢情愿地认为“牛是通人性的,它晓得打是亲骂是爱呢。”这样凌驾于对象之上,不平等而专断的爱最终激怒了老牛,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悲惨结局。 2.德富老汉勤劳耕种了一辈子,“向往着在这篇田野上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他“细心地照料着日渐衰老的牛,夏扑氓蝇,冬披棉褥”,幻想着和老牛“相拥辞世,永不分离”,可最后却被“尖硬的犄角挑开了喉咙”,这个血淋淋的结局“几乎无人可以接受”。世事难料,人生无常,有时甚至结局与愿望相反,也证明了偶然性的存在也是生活的逻辑这一哲学命题。小说还通过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结局设置强化了悲剧的色彩,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评分细则】观点鲜明分别给1分,能结合小说具体内容分别给1分,分析和阐释合理分别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小说主题的探究,能力层级为F级。 【解析】可考虑通过小说情节、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题干所给出的两方观点加以辨析,实现对小说主题的综合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