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父权缺失与五四文学的发生》阅读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4-25 22:45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四文学之所以在陈独秀、鲁迅、周作人、胡适等人的手里得到确立,与他们的丧父经历有一定关联。
B.父权缺失为“子权”的张扬提供了无限可能性,“子”被推到了社会舞台的中央,迫使他们自主地规划未来人生。
C.晚清政府积极主动对社会进行变革的结果之一,便是让那些父权缺失的一代不再承继父权的衣钵而实现了自己子权的张扬。
D.五四文学创建主体的“父权缺失”是他们在五四文学的发生过程中能够完成历史性蜕变的一个重要原因。
2.下列各项表述中,不是“父权在场”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没有遵父命苦读“圣贤书”,贾政动用“家法”对其进行惩戒,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宝玉挨了一顿痛打。
B.祖父下狱、父亲重病去世,改变了鲁迅既有的人生轨迹,使其踏进了新式教育的门槛,促使他留学日本并逐步参与到新文学运动之中。
C.巴金的《家》中,觉新在父亲死后也想担当起长房的责任,却总被“总家父亲”高老太爷阻挠,觉新只得唯唯诺诺,其一生终成悲剧。
D.曹禺的《雷雨》中,周朴园用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这类封建伦理观束缚周萍、周冲,
试图让他们屈从于他所建立的家庭秩序。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科举制度的废除,迫使传统的士大夫抛却了既有的知识谱系和道德体系,并因此而接受了晚清政府主导下的新式教育。
B.虽然接受了新式教育,但是胡适仍牵挂着科举能成为其“上进之阶”,最终因科举的废除而选择了留学美国。
C.尽管徐枕亚也接受了新式教育的熏染,却始终没有摆脱父权的制约,最终仍然无法自主地规划自己的未来人生。
D.也有丧父之痛的李伯元没有接纳新式教育和完成对西学的认同,因此,他并没有在父权缺失的缝隙中完成自我主体的确立。

参考答案
1.【内容理解】(3分)
C(错在“晚清政府积极主动对社会进行变革”。原文的表述为“晚清社会如果不是受到了外部力量的强力冲击,其自我封闭状态下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会依然如故地运行着,人们的观念也会周而复始地传承;至于上层社会主动地去推动社会变革,更是不可想象。面对外在挑战,晚清政府开始对社会进行变革……”,“积极主动”错。)
2.【概念理解】(3分)
B(材料属于“父权缺失”,不属于“父权在场”。C项中“觉新在父亲死后”只是“父亲缺失”而不是“父权缺失”,《家》中的真正父权人物是 “总家父亲”高老太爷。)
3.【内容分析】
A(“科举制度的废除”与“晚清政府主导下的新式教育”在时间的先后表述错位。原文的表述为“在父权缺失中,促成子权张扬并最终确立的,是晚清政府主导下的新式教育以及嗣后科举制度的废除”,可见,是先有“新式教育”,后有“科举制度的废除”。)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