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青蒿素之母”》阅读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4-24 16:27

相关链接
屠呦呦读大学时选择了绝大多数人毫无兴趣的生药学专业。这让她的父亲颇感意外。但她此时对自己的人生已经有了清晰的目标。她对父亲说:“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我认为只有生药学专业才最可能系统地探索中医药领域。中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这样的情怀支撑着她在提取青蒿素的路途中克服种种艰难险阻。老伴李廷钊至今都记得,在进行青蒿素动物实验时的那段时间里,屠呦呦每天回家一身的酒精味,那是她亲自服药试验留下的味道,而这样的以身试药,最后导致她肝中毒。
(节选自高毅哲《屠呦呦:呦呦鹿鸣,一鸣惊人》,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屠呦呦青年时代就有清晰的人生目标,考入大学时她选择了绝大数人毫无兴趣的生药学专业,热爱中医的情怀支撑着她在科研中克服种种艰难险阻。
B.屠呦呦善于抓往机遇,参加“523”项目合成组是她事业的起点,她与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人员一道,挑选记载中的抗疟疾药方并进行效果论证实验。
C.屠呦呦及其同行的工作具有开创意义,从中药青蒿中制取具有100%疟原虫抑制率的青蒿素,取得中药抗疟的突破,去粗取精后得到抗疟单体青蒿素。
D.屠呦呦是一个具有担当与献身精神的科学家,38岁时就担任中草药抗疟研究组组长,为确定药物对人类的有效性她和同行们做首批身试药的志愿者。
E.屠呦呦是一个耐得往寂寞的科学家,2011年因饶毅等人的博文她才开始引起媒体和公众的注意,因获得拉斯克医学奖她才被美国同行首次看到面孔。
(2)材料为什么要分第①段和第⑦段两部分来叙述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6分)
(3)材料引用拉斯克奖评奖委员会、张伯礼院长的话有哪些作用?(6分)
(4)上述材料的写作意图是表现屠呦呦的杰出成就,还是表现中医药科学的杰出成就?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答B、E不给分。(B项,错在“合成组”,应是中医药组;C项,错在“青蒿素”,应是提取物;E项,错在“美国同行”,应是好奇的中国民众。)
考点: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C级。
(2)(6分)①首尾呼应,取首尾圆合之妙。用屠呦呦的获奖感言、张伯礼的评价呼应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的结果宣布。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却是“三无科学家”,自然令读者感到意外,故而有悬念效应。③避免平铺直叙,使行文显得有波澜。开头写获奖消息宣布,中间写研究过程与成就,末尾写获奖感言,打破了读者阅读的心理习惯,从而使文章结构显得曲折有致。(每点2分)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C级。
(3)(6分)①揭示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对中医药科学与人类健康事业的重大意义;②侧面衬托屠呦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③让评奖委员会、张伯礼的话和屠呦呦的获奖感言形成对比,凸显屠呦呦谦虚谨慎、淡泊名利的美德。(每点2分)
考点:探究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级为F级。
(4)(8分)
〔答案示例一〕表现屠呦呦的杰出成就。①从标题角度看,“获诺贝尔奖的‘青蒿素之母’”明确指示着写作目的是表现屠呦呦的杰出成就。②从选材角度看,材料除了第④段介绍国内其它单位的协同研究外,其余内容都是写屠呦呦领导团
队进行科研活动。③从人物描写角度看,第②至⑧段分别表现了屠呦呦学有专长、勇当重任、团结协作、乐于献身、甘于寂寞、大器晚成、谦逊淡泊等美好品质。④从手法角度看,饶毅的博文、拉斯克评奖委员会的颁奖词、张伯礼的评价都肯定了屠呦呦的突出作用,从侧面衬托了屠呦呦成就杰出。(答出一点理由得2分)
〔答案示例二〕表现中医药科学的杰出成就。①从选材角度看,材料第②至⑦段叙述的都是屠呦呦团队的事迹,且青蒿素化学结构的确定工作由国内其它单位协作完成。②从人物描写角度看,材料表现的形象是屠呦呦团队群象,表现的性格都是屠呦呦团队的群体性格,并未将描写重点放在屠呦呦身上。③从手法角度看,拉斯克评奖委员会的颁奖词、张伯礼的评价等都是侧面衬托描写,但他们赞扬的都是屠呦呦代表的团队,并未将成就归属于屠呦呦个人。(任答出一点理由得4分,给满8分为止)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E级。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