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小说《悄悄话和悄悄话》阅读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4-22 12:36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文中的“悄悄话”内涵丰富,既可指说话内容,又可指说话形式。文中的“悄悄话”都是为了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温馨与和谐。
B.小说对“乡下人”老吴这段肖像描写很有真实感,既反映了老吴经济条件较差,又暗含了对老吴身上那种勤劳、朴实、机智的品质的赞美。
C.文中卖西葫芦的小伙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他明哲保身、不愿意招惹是非,这一形象和“乡下人”老吴形成鲜明的对比。
D.小说的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简洁、准确、生动,比如,在对“中年女人”这一人物性格的刻画上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E.小说以小见大,构思巧妙,通过“复秤”这种生活中的小事儿,自然地将一群普通人联到一起,通过描写他们在“复秤”上的言行等来反映主题。
(2)请简析文中的“我”这一形象的特点。(6分)
(3)设想一下,若那位“中年女人”在后来得知老吴并没有侄子在当局长时,她还会帮别人复秤吗?试做分析。(6分)
(4)小说两次写老吴“亮起嗓门”强调“光天化日,没人找我的麻烦;找也不怕,咱有地方说理”,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8分)

参考答案
1)ED(答E 3分D 2分B 1分,AC不得分。A“都为了体现……”不当,还有深化主旨作用。C “明哲保身、不愿意招惹是非”理解不当。B“机智”理解不当。)
(2)①隐忍。想复秤,即使分量不够也不会找别人旧账。②善良。怕人报复帮“我”复秤的中年人,“我”蹲在地上,“观察动静”。③渴望正义。希望帮他复秤的人真有“后台”,所以他“不置可否”。(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答“谨慎、细心”之类的,可酌情给分。)
(3)示例:不会。(2分) 开始“中年女人”听说要帮人复秤,她“脸就阴了”并“很不耐烦”,说帮人复秤是“伤天害理”,可见,她的是非观被扭曲。(2分)后来她之所以说愿帮人复秤,是因为“老吴侄子是局长”,可当“后台”,自己没有顾虑,“后台”没了,自然不会再帮人复秤。(2分)(意思对即可;若答“会”,言之成理也可)
(4)①为情节发展做铺垫,这样才有后面传“老吴侄子是局长”的那些“悄悄话”。②更好地塑造老吴这个人物形象,表现他光明正大,行得端,走得正,体现出一种正能量。③表现作品主题,社会呼唤公平正义,现在是法治社会,正气一定会压倒邪气。④有利于深化主题,暗示弘扬公平正义还要借强有力的“后台”,说明法治思想正逐渐深入人心,还需要一个过程。(每点3分,任意答对3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