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先生说出了心里话,证明他心防已开,因此我便直截了当地告诉他:“黄先生,正如你所说,你妈妈会有这种偏激的想法,绝非一日之寒。平心而论,她在乎的不是金簪,而是一种累积的不满。这支金簪代表的是孝顺长辈的传统,她认为你们违背了传统。说真的,你妈妈已经七八十岁了,要改变很难。而你太太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婆媳相处经验,想回心转意也不容易。想让她们和平相处,解题人只有你能胜任。你多少算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是不是该跟太太商量商量,改变你们跟妈妈沟通的态度?”黄先生若有所思地回家了。 过了10天,黄先生推着坐在轮椅上的黄老太太一起进到店里。黄老太太虽然有点虚弱,但是脸上的线条较过去柔和许多,看来黄先生的努力没有白费。 我问黄老太太:“要不要把金簪赎回去啦?”黄老太太想了想说:“让你保管了两年,也该赎回去了。”金簪终于物归原主,黄老太太万分珍惜地收入原本的木盒中,黄先生推着妈妈走向门口。临走前,他转身朝我点了点头,母子两人一起出了大门朝家走去。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交代黄老太太晚年生活优渥,有不少房产,目的是表明她生活富裕,也暗示了她后来当掉传家金簪这件事的不同寻常。 B.“我”遵守与黄老太太的约定,开始没让黄先生赎回金簪,是因为“我”不满黄先生的态度,也说明了“我”想占有这支金簪。 C.在黄老太太看来,儿子和媳妇的言行伤害了她,所以宁死也不愿把金簪给他们:在外人面前说媳妇不孝,可见她语言刁钻刻薄。 D.黄老太太在出院时身体虽然有点虚弱,但脸上线条比以前柔和,可见她自己的心里彻底想通了,已经原谅了自己的儿媳妇的过错。 E.“金簪”代表了家庭中“孝”的传统,以“传家金簪”为题,不仅因为故事情节是围绕金簪展开的,更有倡导孝道传家的去向。 (2)小说中的黄先生先后三次来到当铺的原因和心理各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我”有哪些特点?“我”中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 (4)小说以“母子两人一起出了大门朝家走去”结尾表达了怎样的愿望?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8分) 参考答案 (1)E项3分,A项2分, D项1分。( B项“ 暗示了“我”想占有这支金簪”错误;C项的“刁钻刻薄”错误;D项“彻底想通”不妥。) (2)①第一次来当铺的原因:发现了当票。 心理:怀疑“我”想霸占金簪,想问个明白。 ②第二次来当铺的原因:说明自己的苦衷,想化解和“我”之间的误会。 心理:想得到“我”的同情和理解。 ③第三次来当铺的原因:陪母亲来赎回金簪。 心理:既有婆媳关系缓和后的轻松,又有对“我”先前提出的化解问题方法的感激。 (共6分。每次的原因和心理各1分,意思对即可) (3)特点:好奇、善解人意、诚实守信。 作用:“我”是小说中的重要人物,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事件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叙事,使故事变得真实可信。 (共6分。特点3分,每点1分;作用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4)愿望:暗示了母子两人最终重归于好,表达了子孝母慈,人与人之间尤其是亲人之间应该和 谐相处的愿望。 认识:①孝道是传统,值得发扬光大; ②亲情无价,应该懂得珍惜和维护; ③人与人之间应学会理解、沟通、宽容以消除误解与隔阂; ④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是多方面的,我们应正视并正确处理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