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小说《担水的》阅读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3-29 08:20

可是,后来人们不雇担水的了,全是自己担水吃,或是抬水吃。原因是解放好多年了,雇人担水,像雇“洋车”一样,有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嫌疑。
老魏不担水了,井台上显得冷清了许多,再也听不到那欢快的格啦格啦的声音了。
【注】辘轳:汉民族民间提水设施,流行于北方地区。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以孩童的视角叙述老魏的生活经历,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担水也是一个职业”,反映了当地市民的懒散习气。
B小说善于捕捉日常生活的细节,如描写老魏打水的动作与捞筲的神态,一动一静,细腻地表现了老魏富有美感的熟练技艺。
C.老魏说“遍地是马蹄儿烧饼”,是在强调只要肯出力气,就能生活得很好,突出了他对好吃懒做之人的嘲弄。
D.小说运用比喻和比拟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祭神香火的旺盛,侧面表现了老魏对水井的敬重心理和对生活的认真态度。
E.小说通过人物对比参照的方法塑造了老魏形象,并借助直接议论的方式发掘出理性的思考和见解,从而升华主题。 
(2)小说中的老魏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
(3)小说行文舒缓,叙事平淡,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6分)
(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与沈从文《边城》的创作意图相似。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理由。(8分)

参考答案
(1)(5分)答 D给3分,答 B给2分,答 C给1分,答 A、E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2)(6分 ①勤劳朴实。干活利落,担水价钱远近相同,自己从不记账。②乐于助人。盛水给放学口渴的孩子们喝,义务帮人捞筲。③热爱生活。相信自己的力气,敬重自己的职业,善待自己。④坚守原则。只伺候人,不伺候花;鄙夷不劳而获的人。(每答出一点给 2分,给满 6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
(3)(6分)
①小说主人公老魏职业平凡,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这样写有助于表达对普通劳动者的赞美;②小说描写的小城生活平淡,节奏舒缓,这样写有助于表现眷恋往日和谐安宁生活的主题;③小说淡化了故事情节,而洋溢着一种淡淡的诗意,这样写有助于增强作品的抒情意味。(每答出一点给 2分。意思答对即可。)
(4)(8分)观点一 :同意。
①都聚焦于社会底层具有传统美德的普通民众,塑造了有着健康、优美、自然的生活方式的人物形象 ;②都诗意地描写了古老的风俗习惯,形成一幅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画,充盈着文化意蕴 ;③都表达了对宁静、淳朴的田园生活的钟情与赞美,暗示了对浮躁、污浊的时代风气的抗争与拒绝 ;④都坚持把真的、善的、美的世界升华开来,形成一种引人向善的力量,在人性与人生方面给人以启示。
(每答出一点给 2分,给满 8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观点二 :不同意。
①本文重在描写老魏清苦而乐观的生活方式,《边城》重在叙述祖孙、兄弟及男女青年之间的情感 ;②本文描绘了北方小城宁静祥和的日常生活,《边城》突出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③本文重在塑造城镇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个体形象,《边城》重在刻画边远城乡普通民众的群体形象 ;④本文意在表达对旧日生活的依恋与失去的惆怅,《边城》意在表达对重建民族品德和人格的期待。
(每答出一点给 2分,给满 8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