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小说《谁的电话》阅读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3-21 21:12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老葛活得极其不男人”,因为女人学习开销大,而老葛为了孩子,不得不辛苦工作,不抽烟不喝酒,活得不像男人一样洒脱。
B.主任的儿子毛毛虽然成绩不够优秀,不够懂事,实际上却是一个乐观向上、重亲情、有主见的青年。
C.小说构思精巧,描写了两个父亲中秋节喝酒的场景,通过人物对话和孩子们打来的电话,巧妙地将两个孩子进行了多角度的对比。
D.从主任两次想掐掉儿子来电的举动看,主任对儿子有些不满,儿子不听他的话复读,却读一个职业技术学校,他对儿子的前途深感绝望。
E.小说的结尾写老葛醉了,想和主任说说真心话,却什么都没说出来,因为他能理解主任,主任的孩子学习不好,也很烦恼。这样写,言简意丰,回味无穷。
(2)小说中有明暗双线,这两条线分别是什么?请简要分析这样构思的好处。(6分)
(3)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老葛”这个人物形象。(6分)
(4)有人说,小说的标题“谁的电话”应该改成“寄月饼”,你是否同意?请简要说明理由。(8分)

参考答案
(1)答C得3分,答A得2分,答D得1分,答B.E不得分。(D项,“他对儿子的前途深感绝望”,言过其实。B项,“不够懂事”不对,毛毛是个懂事体贴的人,只是他的父亲认为他不够懂事。E项,老葛什么都没说出来,不是因为主任,而是因为他既为女儿的冷漠而感到难过、失落不愿说,又因为面子问题而不愿说)
(2)第一问,小说的明线是老葛和主任两人中秋节喝酒时围绕孩子而进行的谈话;暗线是老葛和女儿为了买衣服的钱而进行的短信、电话往来。(2分)
第二问,这样构思的好处在于:第一,使小说的场景、情节集中,叙述不蔓不枝,第二,父亲关心女儿,女儿却非常冷血,明暗双线形成互补对照的关系,使小若和老葛的形象更为丰满。第二,小若的冷漠,是父亲老葛多年教育的结果,这样处理,使小说的主旨更为深刻丰富。(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
(3)①任劳任怨。作为父亲,为了孩子,他劳心劳力;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妻子住院也没告诉孩子,②关爱孩子。中秋节,把家中唯一的月饼寄给了孩子,还责怪自己寄迟了。③爱面子。孩子明明是打电话来要钱的,可他却撒谎说孩子是打电话来问候节日的。④只关注孩子的成绩而不关注孩子人格的培养。(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4)示例一:同意改成“寄月饼”。理由如下:第一,从情节来看,因为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中秋之夜,小说中又多次写到“寄月饼”,既写了老葛为女儿寄月饼,也写了毛毛为父亲寄月饼。(2分)第二,从艺术手法看,“寄月饼”一事让两个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分)第三,从人物形象看,围绕“寄月饼”一事,表现了三个人物不同的特点,老葛对女儿无微不至而令人心酸的爱。毛毛的懂事体贴。小若的冷漠自私。(2分)第四,文章反复写“寄月饼”一事,层层深入地展现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揭示了小说的主旨。(2分)。
示例二:不同意改。理由:“谁的电话”在小说中至关重要。第一,以“谁的电话”为题,能设置悬念,吸引读者。(2分)第二,从艺术构思来看,“谁的电话”曾在文章中三次出现,“电话”将两个在异地求学的孩子联系起来,使小说的场景、情节集中。(2分)第三,“谁的电话”引出两个父亲对待孩子来电的不同态度,也生动地表现了两个不同的心理;主任因儿子成绩不好而愧怍,因儿子重亲情而欣慰;老葛接电话时因女儿冷漠自私而难堪、气恼。(2分)第四,电话的内容让两个孩子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成绩优秀情商低,一个成绩不好但情商高,从而引发人们对两个家长的教育方式的思考,有利于表现文章的主旨。(2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