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孤独的天才 孟德尔的时代,人们基本认同“混合遗传”学说:遗传是“黑+白=灰”,父母的黑和白简单融合得到子代的灰。此学说被认为是不证自明的规律,而孟德尔对此却不以为然,他自己设计实验,通过锲而不舍的研究,发现了与此不同的学说。 1856年,从维也纳大学回到布鲁恩不久,盂德尔就利用执教的业余时间,在奥古斯汀修道院的植物园里孤独但兴趣盎然地开始了豌豆实验。为避免获得有疑问的结果,实验之初,孟德尔小心地选择了实验用的植物,又选定用性状相对稳定的豌豆研究遗传规律。他精心选择出7对性状,对应7对性状安排了7个实验,每个实验,都单独观察它们的遗传。孟德尔观察到显性遗传与性状分离现象,却没有发现融合。之后,他开创性地运用数学统计方法,获得了分离比率一一显性比隐性为3:1。孟德尔据此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假说,而且设计了豌豆的“回交”实验,来验证遗传因子是否分离。实验结果证明了预计结果。于是,孟德尔发现了“分离定律”:当具有成对不同性状的植物杂交时,一代杂种的性状都只与两个亲本中的一个相同,另一亲本的性状在杂种一代隐而不显。而将杂种一代再自相交配时,后代的性状不再相同,会发生分离,且显性对隐性呈3:1的比例。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彻底否定了“融合遗传论”理论。 实验至此,他没有止步,继续探究比例背后的意义。他很清楚,植物的性状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性状并存,必须进一步探索两对及两对以上性状植物杂交的遗传规律。他又开始了新的豌豆杂交实验。他尝试了各种不同组合,且做了回交实验。盂德尔发现3:1中的3,分成了2和1。3:1被分解成1:2:1。他又发现了“自由组合定律”:当同时具有两对或两对以上不同性状的植物杂交并产生第二代杂种时,其中每一个性状各自按3:1的比数独立分离、互不干涉、自由组合。 孟德尔可能考虑过自己的发现与进化论的关系。他读过第二版《物种起源》德译本,在书的边缘做了评注。可能由于自己在修道院吃饭,他在论文中完全没提进化论。但是,他的文章故意讨论了性状独立遗传的意义。他指出:如果一个植物有7种不同的性状,产出后代就有2的7次方种不同的组合。孟德尔的这个算法其实解决了“混合学说”给达尔文进化论造成的矛盾。 从1854年开始,孟德尔做了新颖的、长期的、严谨的系列遗传学实验,.与他可爱的“女儿”一一豌豆相处长达八年,终于找到了遗传学规律。为审慎起见,他又研究了多种植物,至1865年他才公布了自己的发现,次年发表了论文《植物杂交的实验》。 孟德尔对自己的发现深信不疑,但却没有被当时的科学界接受。当时,他是一个无名小卒,加之论文刊在了地方杂志上.,致使他的学说无人问津!1865年,孟德尔在本地科学协会的会议厅宣读研究成果,听众对连篇累牍的数字和繁复枯燥的论证毫无兴趣。孟德尔又寄出论文给不同的科学家,只有瑞士的著名柳菊专家耐格利回了简短的信。耐格利早在达尔文进化论问世之前就相信生物进化,可他在以后的遗传学专著里,一字未提孟德尔的研究。 先于孟德尔7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学说,其核心是“自然选择”原理。达尔文处在科学园地的核心,这个学说迅速成为时代的焦点。神学对达尔文给与了猛烈攻击。根据“混合学说”,生物的遗传性状会越来越单调,不存在很多可供选择的性状,因此没有物竞天择的物质基础。达尔文的进化论急需遗传学说提供支持。 达尔文像其他人一样,主要依赖观察来推导理论,而不是像孟德尔那样用实验验证假说。他也做过十一年的实验。用金鱼草做实验的结论是:同种植物里有两种相反的潜在倾向,第一代是正常的占主要,隔一代怪的倾向增加。这样的直观“常识”通过生活经验就可获得。从报春花研究结果的表格中,我们看到,他用杂合体授粉时,得到显性后代为750‘,隐性为25%,不过,达尔文没有数学思想,因而提出了错误的泛生论。 达尔文是否读过孟德尔的论文是个谜,假如他读了孟德尔的论文,也一定读不懂,或不能认可孟德尔。 孟德尔晚年,曾充满自信地对他的好友尼耶塞尔教授说过:“看吧,我的时代来到了!”但他的预言在他去世后16年一一他的名著《植物杂交实验》出版后的34年,才变成现实。 (根据饶毅《孤独的天才》摘编) 相关链接 ①孟德尔,奥地利人。1843年,步入布隆城奥古斯汀修道院当修士,后去维也纳大学学习。1854年孟德尔学成返回,期间开始了植物杂交试验。(摘自“百度百科”) ②1851年10月,孟德尔来到维也纳大学。他师从多普勒,学了新的物理学原理与科学研究方法。过去人们用的是培根式归纳法,而多普勒采取了以果推因的假说演绎法。他还从埃汀豪森那里学习了数理统计。(摘自《孟德尔略传》)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孟德尔小心地选择了实验用的植物,又选定用性状相对稳定的豌豆研究遗传规律。这个做法为他以后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孟德尔用科学的方法发现第一个遗传定律一一“分离定律”后,他才在意识深处彻底否定了所谓不证自明的“融合遗传论”。 C.孟德尔读过第二版《物种起源》,在书的边缘做了评注。这说明他相信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但是也发现了它的不足。 D.孟德尔寄出论文给不同的科学家,也包括瑞士的著名柳菊专家耐格利。但耐格利觉得孟德尔的论文根本没有什么价值。 E.这篇传记描述了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的坎坷过程,叙述动人:记述了孟德尔重大发现的科学价值,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