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答B、E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B.袁根虽然迫切希望能够见到自己的母亲,但他还是把握住了自己的感情分寸,在关键时刻也还是能够坚守部队铁的纪律,因而不存在自私一说,也没有一再拖延时间。C.小说“不注重细节描写”有误,小说中多处细节描写,如“急得捶胸”“紧咬着下巴骨”等。E.连长大声喊“妈——妈——”,是对袁根母亲最终来到军营表达崇高敬意,为袁根内心的执着但却无法与母亲见面而感动,向为国家做出贡献却牺牲了个人利益的所有军人以及家属表达敬意。)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思想内容、语言风格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①连用几个短句,使得连长的一系列动作非常紧凑,表现力极强(1分),多层次地突出了连长因得知袁根母亲是聋哑人之后内心猛地产生的复杂情感(用长句达不到这种在瞬间产生复杂情感的效果)(1分),表达了连长对袁根母亲不远千里克服各种困难来到军营的崇高敬意(1分)。 ②连用几个短句,使故事发展节奏急促(1分),制造一种时间上的紧迫感(1分),突出袁根此时因感到耽误部队出征和时间紧迫而产生的紧张心理(1分)。 (意思相近即可给分。)【考点定位:体会鉴赏文本重要语句,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①热爱母亲。给家里发电报他“比谁都高兴”,“笑得比谁都开怀”,体现出袁根渴望与母亲见面的心情,而后在行军路上见到母亲,一眼便能够认出她的衣裳以及她的走路姿势,对母亲的一举一动都非常熟悉,只有刻入骨子里的深情才能够做到如此细致。 ②执着。袁根的母亲没有准时到军营话别,袁根没有放弃等待母亲的念头,一直在等待,直到部队整队上车将出发,他也一直相信母亲会来,部队出发后,他站在第一辆车最前面也是因为执着坚信母亲会来。 ③坚守部队纪律。袁根有柔情的一面,当然也不乏男子汉的血性,坚守纪律。在母亲沿着公路往前走时,袁根痛哭过几声之后便猛然感觉到时间的紧迫,催促连长和司机开车,可以看出袁根对部队纪律的坚守。 ④公而忘私。袁根虽然渴望与母亲见面,但是因为部队任务紧急而没有继续停车和母亲见面话别,望着母亲远去的背影毅然命令开车,体现袁根公而忘私的品质。 (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满分,其中人物性格品质1分,结合文段分析1分,分析部分言之有理即可。)【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观点一:以“话别”为题更合适(1分)。理由如下: ①“话别”是小说人物展开活动的中心事件(1分),小说中袁根以及连长、袁根母亲等人的形象是通过“话别”事件来塑造的(1分)。 ②“话别”是小说的结构线索(1分),小说通过“话别”来组织全文(1分)。小说从“话别”开始,以袁根母亲来话别的经过贯穿全文,最后以士兵们敬礼向袁根母亲话别收束全文(1分)。 ③小说写袁根与母亲话别未果是以小见大(1分),真实展现军营生活的一角,借助“话别”事件表达了对以袁根为代表的军人及其家属的崇高敬意,深化了小说主题(1分)。 观点二:以“妈妈”为题更合适(1分)。理由如下: ①“妈妈”虽然不是小说的核心人物,但小说主人公袁根的形象刻画是依托于“妈妈”来塑造的(1分),妈妈起到烘托袁根形象的作用(1分)。 ②“妈妈”的行动推进了小说情节发展(1分),正是因为有执着向儿子军营里疾驰的“妈妈”的身影,才会有后面连长和士兵们一声声“妈妈”的深情呼唤,才会有小说最后深情话别的一幕(1分)。 ③袁根妈妈只是千千万万士兵家属的代表(1分),写“妈妈”来军营话别未果是以小见大(1分),真实展现军营生活的一角,借此表达对为祖国做出贡献却牺牲了个人利益的所有军人以及家属的崇高敬意,深化小说主题(1分)。 (答案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正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1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7分。)【考点定位:考查探讨小说标题以及小说主题的能力,对小说标题作出合情理的分析判断或评价质疑。能力层级为探究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