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A.E(选A得2分,选E得3分,选B得2分,选C,D均不得分。C项中高傲一词文中并没有文字支持,只能说风衣男子比较迂腐、做作;D项中:本文通过一系列的行为举止,共同体现了人情的冷漠,大家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管他人死活,此处强调的并不都是人性的虚伪。) (2)“我”的身份并不冗余(1分),因为“我”是整个事件的见证者,正因为“我”的存在才有了之后事件的发展。(2分)“我”作为第三者,通过不断地对他人行为举止的描述更好地反映出人物的性格。(2分)“我”作为整个事件的局内人,在看到这些行为时,仍能发表感慨,引起深思,所以“我”的身份具有启发意义。(1分) “我”的身份冗余(1分),因为“我”的身份在推动情节发展方面并没有起到直接的作用。(2分),并且文中第⑤段说道:“我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其中也包括“我”,所以我认为“我”的身份并没有任何意义可言。(2分)“我”的身份的存在反而使文章的批判意义有所削减。(1分) (3)Ⅰ.运用前后对比的手法(1分),将曾经新的站牌与今日藏污纳垢的旧站牌相比,表现出时光推移所带来的沧桑之感。(1分)并且与抽烟大叔的形象相呼应,表达作者对其的惋叹之情(旧站牌与人)(1分) Ⅱ.运用抒情的手法(1分),写出了作者对周围一系列人只顾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感叹。(1分),表达出作者对现实生活中人情的冷漠的无奈感慨。(1分) (4)情节安排方面:“我”“风衣男子”“军衣大叔”“老年妇女”“喂狗的女士”相继的出现是本文的主要情节框架。(2分)经过一系列的行为举止的描写突出人性的冷漠。(2分),有一些‘善心人’甚至帮狗,也不愿意多过问周围人的事情(死活),表达出作者对这种行为的讽刺与无可奈何之感。(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