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 尾 孙方友 报上将发我一篇小说,不知怎么让乡长晓得了,命我拿着底稿去见他。 我忐忑不安地走进乡长的卧室,心中猜测着某种不吉,头上竟出了冷汗。没想乡长笑脸可掬地接待了我,客套之后,便直言相告,看底稿。 我慌忙双手呈上,口中谦辞连连:“请乡长不吝指教……” “拜读拜读嘛!”乡长话音未落,目光早已挪到了稿纸上: 花 匠 的报 酬 颖河乡新调来位乡长,年轻气盛,颇有风度。上任不到三天,就把乡政府大院整理了一番。该搬的搬了,该挪的挪了,剩下一堆破砖烂瓦无处放,便命工匠们铺了一条式样古朴的甬道,曲径通幽,还修了几个花圃——菱形的,圆形的,说圆不圆的,花边儿叠沿的……分布在甬道的两旁。临了,乡长派人去请花匠。 可万没想到,花匠不来。 乡长捺下怒火,亲自去了。 花匠是个瘦老头儿,原在县城公园里当花工,儿子接班后,他回了乡。这老头儿挺着一双精明的小眼睛,正悠然地涮洗着一堆空酒瓶儿。 乡长跨进门里,自我介绍道:“老同志,我是刚调来的——乡长,姓路,小路!俺来请您去种几处花儿!” 老花匠扭过头来,从花镜框子上方像羊低头似的瞅了那么一下,这才慢腾腾地止了捣腾,指了指小方凳儿。 乡长掏出香烟,递过去,燃了,坐了。花匠只顾深深地抽烟,好一时才说:“怕你弄不成哩!” “这个你放心!” “大话都会说!我回来了三年,你们换了三任,每任都种花,每任都让我放心!可到头来,钱也花了,工也费了,就是老搞不成!” “为啥?” “也许人多手杂,摸来折去,浊气污了圣洁!” 乡长愕然,眉头锁“川”,好一时才又问道:“你能不能再试一次?” 老花匠望他一眼,沉思片刻,方说道:“——那好吧!”便随乡长出了门。 他家与乡政府隔墙,很近,哈气工夫,二人便悠然而至。乡长又掏出香烟,燃了,说道:“把这些花圃里都种上!种啥不种啥,品种由你定!” 老花匠听毕,亦不言语,倒剪双手,神色庄重地在甬道上踱了两遭儿。又蹲了下来,抓了花圃里的泥土看了一眼,团散团散,方起身,望着乡长点点头。 “可以吧?”乡长问。 “还行!” “怎样计报酬呢?” “讲不得,讲不得!” “不行!怎能空使人呢?” “我闲来无事转一遭儿,不就得了么!” “不中不中!养花费神又费力,不能亏你!”乡长认真极了。 “呃——既然你过意不去,那就别嫌薄气!这活是个散活,不好计工……这样吧,把你们喝剩的酒瓶归我就得!我有用哩。实在羞口,实在羞口!”老花匠双手抱拳,晃了几晃。 乡长满口答应了,当下寻到伙食会计,认真交代了一番。 会计管家有方,但极尖刻,听得乡长话落,不由生怒,一拍桌子道:“咦——他不瞎可怪狠呐!去年咱光空酒瓶儿回收就两千多块哩!” 乡长愕然…… 乡长看完了稿子,停了好一时才说:“还可以!颇有些意义……只是……” 我的心提到了嗓眼儿处,因为他也是刚调来的乡长呀! “只是亮色不够!”乡长内行地说,“假如不见笑,我可以再给你添个结尾!” “太感谢了!”我心中的石头落地,忙恭维道,“没想到乡长对文学也如此内行!” “哪里哪里!”乡长说着就掂起了笔,谦虚地说,“恕我献丑了!”说完,便开始笔走龙蛇。待我看去,“结尾”已跃然纸上: 乡长愕然。(省略号改句号。)须臾,像悟出了什么,忽然大笑道:“今年他会后悔的!” 消息传到老花匠的耳朵里,他眨了眨小眼睛,没吭。只是乡政府院里的花儿越发艳起来…… 我佩服极了!慌忙跑进邮电所,要了张电报纸…… 22、《花匠的报酬》中有“也许人多手杂……浊气污了圣洁”句,正确理解其中词语的涵义。(2分) ⑴“人多手杂”的对象主要是指 (不超过6个字) ( ) ( )( )( )( )( ) ⑵“浊气”是指 (不超过5个字)( ) ( )( )( )( ) 23、正确理解句子在作品中的表现内涵。(4分) ⑴《花匠的报酬》以“乡长愕然……”作结,乡长是对什么感到愕然?(不过30个字) ⑵《豹尾》结尾有“我佩服极了”句。“我”佩服的是什么?(不超过20个字) 24、联系全文来看,正确理解作者的表现意图。(6分) ⑴《豹尾》中乡长“命我拿着底稿去见他”,乡长要看底稿的原因是什么? 答: (不超过13个字) ⑵乡长要看底稿,“我”为什么会忐忑不安? 答: (不超过22个字) 25、下列对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颖河乡一年中“光空酒瓶儿就回收两千多块”,足可见其吃喝风之甚。 B. 续尾后《报酬》中的乡长是一个善于发现问题,决心根治弊端的正面领导形象。 C. 《豹尾》中乡长是一个密切联系群众,关心文学青年,平易近人的领导干部。 D. 《花匠的报酬》的主题是针砭领导干部中存在的某种不良风气。 E. 《豹尾》的主题是赞颂领导联系群众、群众支持领导的干群关系新气象。 参考答案 22.⑴乡政府食客。⑵吃喝风气(酒菜之气)。 23.⑴对花匠的老谋深算、吃喝的开销之大、自己的不明就里感到愕然。⑵乡长既可不撤稿子,又可不受牵连的心计。 24.⑴讳疾忌医,害怕文学作品牵连自己。⑵作品针对现实,担心同样也是刚来的乡长对号入座。 25.C.E./D讳疾忌医,害怕文学针砭,工于心计。F批评讽喻那些讳疾忌医,害怕文学针砭的领导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