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遥远的炊烟》阅读答案解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07-01 11:54
遥远的炊烟
鲁先圣
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那温暖的烟霞里,有母亲的呼唤,有奶奶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音。
    有多久没有看到过炊烟了?城市里没有炊烟,城市里用的是煤气、液化气,即使有了些许的炊烟,也是有害的气体,是不会让人留恋的。况且,城市里的人们,也没有时间留意炊烟,大家都匆匆忙忙,谁会有时间在意稍纵即逝的炊烟?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
    只有当停下匆匆步履的时候,只有当心灵归于一份淡雅和安静的时候,那袅袅的炊烟才会从久远的记忆中升起来,瞬间就弥漫了你整个的心灵,它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让人有不尽的遐想。
    童年的时候,炊烟是娘做好的可口的饭菜。伙伴们成群结队去村外的田野里玩耍,去村头的小河里嬉戏。兴致起来,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回家。这个时候不知道谁说 一声,我家房顶上没有烟了,娘做好饭了。大家立刻都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村里,纷纷寻找自己家的房顶。不久前还袅袅升起的炊烟,都已经渐渐散尽了,娘把饭都 做好了。大家自然都收了心,赶快追逐着跑向村里,跑回自己的家里,那里有娘可口的饭菜等着啊。再不回家,娘就要到村口呼唤儿子了。
    炊烟是汉子们心底的温暖。太阳升起来了,汉子们赶着牲口,拉着牛车,说说笑笑地到村外的田地里劳作。到了中午了,汉子们累了的时候,村里的炊烟也升起来 了。这个时候,大家纷纷卸下牲口,在地头坐下,点燃上一支烟,大家的目光都会朝向通往村里的小路。那条小路上,渐渐地,成群结队的妇女,提着饭菜从村里的 炊烟里走来了。汉子们的疲劳消失了,那不尽的温暖扑面而来了。
炊烟还是远行的游子心中的家园。不论到了天南海北还是在都市庙堂,不论你名满天下还是腰缠万贯,最让你动心的,一定是故乡茅屋上升起的那袅袅炊烟啊。不论你遭受了多么深重的创伤,那随风飘浮的缕缕炊烟,顷刻之间就把你隐藏在了无边的温暖里。
    当我们忆起年迈的母亲,母亲的身影多半是在炊烟里。有多少回啊,当我们远行回到家里,当我们喊娘的时候,母亲的身影正在炊烟里忙碌。
    我突然间想起“人烟”这个词。人烟,就是人间烟火,也就是指炊烟了。在千里荒漠的孤独中旅行的人,在浩瀚无边的大海中航行的人,突然看到地平线上升起的袅 袅炊烟,会激动得热泪盈眶,那是看到了人间的信号。所有漫漫孤旅的寂寞和苍凉,所有长途跋涉的疲惫和恐惧,瞬间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没有风的时候,炊烟就像一棵树,从家里的灶房里生长起来,然后与全村的树聚合成一棵参天大树。有风的时候就不同了,家家的炊烟刚刚冒上房顶,就迅速汇集, 变成一片片灰色的云,飘浮到村庄的上空,最后都消失到无边的旷野里。其实,不论是有风的时候还是无风的时候,乡村上空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像飞流直 下的瀑布,像艳丽多彩的锦缎,像婀娜多姿的少女,像飘忽散淡的烟霞。可是炊烟与画卷又不同,因为炊烟里还有麦子的香味,更有母亲殷殷的目光。
    记不清我从什么时候起看不见炊烟了,炊烟只是一种心中的记忆了。这记忆仿佛一种情结,越是遥远,越让人刻骨铭心。


1.文题为“遥远的炊烟”,结合文本,为什么炊烟“遥远”?(5分)
【答案】①作者到了城市,很少回到农村,而“炊烟只属于乡村与黄土地”。(2分)②城市没有这样的炊烟。(1分)③人在城市生活的节奏快,很少用宁 静去感受稍纵即逝的炊烟。(1分)④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人口迁徙,工业文明使以农业为本以炊烟为特征的农业文明已渐行渐远。(1分)
【解析】此题考查的标题的含义,答题方法如下:一是具体的意思即文中具体的人或物。二是与主题相关的意思。
2.作者借写乡村的炊烟表达了多种情感,请结合原文加以简要概括。(6分)
【答案】①对母亲的赞美之情。②对童年乡村的幸福生活的怀念。③对乡村自然环境的赞美。④对乡村家庭淳朴、和谐、温暖美好生活的留恋。⑤一个远方的游子对乡土的思念。⑥对城市快节奏生活,缺乏淡雅安静的生活的不足的遗憾。(答到3点得6分)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概括作品的主旨,答题方法如下:①解读题目法:很多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炼的概括。②分析首尾法:很多文 章的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意思。③分析议论抒情的语句法:散文中的议论抒情的语句,往往直接反应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④知人论世法:了解文章的作者和写 作的时间,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进行分析。⑤合并法:先概括每一层的主要内容,再把每层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旨。⑥舍取法:把需要归纳 的内容,分清主次,做出舍和去的决定。
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6分)
【答案】①照应文题,前一句点“炊烟”,后一句点“遥远”; (2分)②呼应开头部分,与“怀念”“遐想”遥遥相应;(2分)③深化主旨,抒写长久不见炊烟的遗憾,表达对炊烟所代表的乡村生活的怀念。(2分)
【解析】句段的作用,答题方法如下:①内容上:内容上的作用主要考虑句子与写作内容及主旨的联系或表达情感、观点等方面的作用。②结构上:首句 (段):一般有点明主旨、总领下文的作用,也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及交代起因或缘由。过渡句(段):多出现在文章中间, 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尾句(段):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结全文、深化主旨、启发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③表达 效果上:主要是针对表达上富有特色(如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的句子,或使用了特殊标点符号的句子。
4.下列各项分别是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第一段画线部分突出展现了乡村炊烟外在的形态特点与内在的温暖亲情。
B.作者讲“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表明城市确实没有炊烟。
C.作者之所以对乡村炊烟如此地怀念与不舍,是因为炊烟饱含浓浓的乡情,给他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
D.作者把炊烟比作画卷,又说胜似画卷,形象地说明炊烟的动态美。
E.文中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对比等多种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借助炊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感念。
【答案】BD
【解析】B强化乡村的炊烟不是城市的炊烟,是含有泥土气息与亲情宁静淡雅和温暖的,是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中没有的炊烟,而不是讲城市里真的没有炊烟。D作者把炊烟比作画卷,又说胜似画卷,是因为炊烟除了动态、静态自然之美,还有生活之味,故乡之情。


二:
7.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3分)
8.文章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4分)
9.阅读第⑥段,在横线上将句子补充完整。(3分)
炊烟是                 ▲                    
10.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写出它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4分)
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

参考答案:
7.城市里没有炊烟,即使有,城市的人们总是匆匆忙忙,无暇留意炊烟,而炊烟是乡村生活的一部分。(3分)
8.过渡作用。从上文对城市人忽略炊烟的论述过渡到下文对乡村炊烟的深情回忆中。(4分)
9.炊烟是远行游子心中的家园。(3分)
10.从“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回答即可。(4分)示例:这两句话用拟人兼排比的手法,写了炊烟的无所不在及其多姿的形态。不管你从哪个方向眺望,乡间的炊烟都使你感到亲切、温暖。作者选用几个具象化的地点“房屋的脊梁上”、“树梢的鸟巢旁”、“胡同的拐角里”,使得炊烟的所在有了具体的依托之境;又用“盘旋”、“飘荡”、“踱步”写出其袅袅变化之状,读来亲切、形象,充满诗意。


三:
①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袅袅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在那袅袅的烟霞里,有母亲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音。
  ②有多久没有看到过炊烟了?城市里没有炊烟,城市里用的是液化气,即使有了些许炊烟,也是有害气体,是不会让人留恋的。况且,城市里的人们,也没有时间留意炊烟,大家都匆匆忙忙,谁会有时间在意稍纵即逝的炊烟?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
  ③只有在停下匆匆步履的时候,只有在心灵归于淡雅和安静的时候,那袅袅的炊烟才会从久远的记忆中升起来。瞬间弥漫了你整个的心灵。它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让人有不尽的遐想。
  ④童年的时候,炊烟是娘做好的可口的饭菜。伙伴们成群结队去村外田野里玩耍,去村头小河里嬉戏。高兴起来,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回家。这时候不知道谁说一声,我家房顶上没有烟了,娘做好饭了。大家立刻都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村里,纷纷寻找自己家的房顶。不久前还袅袅升起着的炊烟,都已经渐渐散尽了,娘把饭做好了。大家都自然收了心,赶快追逐着跑向村里,跑回自己的家里,那里有娘可口的饭菜等着啊。再不回家,娘就要到村口呼唤儿子了。
  ⑤炊烟是汉子们心底的温暖。太阳升起来了,汉子们赶着牲口。拉着牛车,说说笑笑地到村外的田地里劳作。到了中午,汉子们累了的时候,村里的炊烟也升起来了,这个时侯,大家纷纷卸下牲口,在地头上坐下,点上一支烟,大家的目光都会朝向通往村里的小路。那条小路上,渐渐地,成群结队的妇女,提着饭菜从村里炊烟走来。汉子们的疲劳消失了,那不尽的温暖扑面而来。
  ⑥炊烟是远行的游子心中家园。不论到了天南海北还是都市庙堂,不论你名满天下还是腰缠万贯,最让游子动心的,一定是故乡茅屋上升起的那袅袅炊烟啊。不论你遭受了多么深重的重创,那随风飘浮的缕缕炊烟,顷刻之间就把你隐藏在了无边的温暖里。
  ⑦当我们忆起年迈的母亲,母亲的身影多半是在炊烟里。有多少回啊,当我们从野外回到家里,当我们喊娘的时候,母亲的身影正在炊烟里忙碌。
  ⑧没有风的时候,炊烟是一棵树,从家里的灶房里生长起来,然后与全村的树聚合成一棵参天大树。有风的时候就不同了,家家的炊烟刚刚冒上房顶,就迅速汇集一片,变成一片片灰色的云,漂浮到村庄的上空,最后都消失到无边的旷野里。其实,不论是有风的时候还是无风的时候,乡村上空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可是炊烟与画卷又不同,因为炊烟里有麦子的香味,还,有母亲殷殷的目光。
1.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
2.文章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
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4.作者借写乡村的炊烟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点概括。
5.文中的“炊烟”这个物象是与母亲的身影交织在一起的。生活中,亲情常常融住于某些特定的物象中,请你捕捉记忆中的一个美丽物象,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一个画面。(不少于60字)

参考答案
1.城市没有炊烟,即使有,城市的人们总是匆匆忙忙,无暇留意炊烟,而炊烟是乡村生活的一部分。
2.过渡的作用。从上文对城市人忽略炊烟的叙述过渡到下文对乡村炊烟的深情回忆中。
3.“踱步”一词将炊烟拟人化,形象地写出了炊烟袅袅上升的情态,运用排比的句式,节奏感强,强调了炊烟各异的形态,突出对炊烟记忆之深;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感念之情。
4.①作者借写炊烟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之情;②对幸福温暖乡村生活的怀念;③远方游子的乡土之思。
(意对即可)
5.示例:那盏灯仿佛不知疲倦,每每夜晚归来,于一片沉默的夜色中,看到家里亮着的窗户,总是心头一暖。那一抹黄晕的光,不论风霜雨雪,总是无一例外地等候在我眺望的视线里。蓦地,我觉得它是如此熟悉,像极了母亲泛着暖暖橘色的柔和的脸。(不设统一答案)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