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孙彦龙《大槐树下的母亲》阅读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05-31 09:19
大槐树下的母亲
孙彦龙
老家门口有棵大槐树。小时候,母亲总喜欢站在大槐树下,手搭凉棚不住地张望,追寻着玩耍中的我跑来跑去的影子,看着放学回家的我一步步朝她走来。
在我还没有记事的时候,父亲就离我们而去。母亲一个人耕田锄地、洗衣做饭、收麦磨面,好像这个世界上没有她干不了的活。有人欺负我们的时候,母亲总是挺身而出;遇到困难的时候,母亲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虽然没有父爱,但我们在母爱的羽翼的庇护下,一天天长大成人。那时候,母亲就是我们兄妹五个的天,天是塌不下来的。所以我们压根儿就不会想到母亲有一天也会倒下。
10多年前,我应征入伍的时候,几个姐姐哭得都跟泪人似的。母亲却说:“男娃娃长大了就要到外面去,老窝在家里有什么出息?”坚强的母亲不肯流一滴眼泪,只送我到门口的大槐树下,习惯性地手搭凉棚,目送我远去。那时候,我感觉母亲比大槐树还高大。
在部队10多年,母亲从不打电话给我。我打电话的时候母亲也总是让我长话短说,尽量不要浪费电话费。她说,打电话不如写信,又省钱,还能保存,有空的时候还能拿出来看看,电话打完就什么都没有了。入伍以来,母亲从没叫过我回家,而我也很少回家。军校毕业后,因为部队过春节的时候休假干部多,我也懒得去凑热闹,所以回家的次数就更少了。母亲也从来不会埋怨我没有回家过年过节。
2010年7月,母亲第一次主动打电话叫我回去,而且说越快越好,想看看我的妻子和孩子。我因为工作忙走不开,她说到部队来看我,但最终却没有来。后来姐姐告诉我,母亲病倒了。我急忙汇了钱到家,请他们先给母亲治病,我请到假就回去。却没想到,这一拖,就拖到了2011年5月。
家还是那个家,树还是那棵树,那个手搭凉棚张望的人却老了。以前,她的身躯就像门前那棵树,屋后那座山,伟岸挺拔,今天她却拄着拐杖坐在一块石头上,佝偻着身躯不住地咳嗽。以前,她老远就能看清我,喊着我的乳名催我回家吃饭,今天,直到我走到她的身边她才认出我来。以前,是她拉着我的手回家,今天却是我扶着她的肩回家。母亲,我曾经的天,曾经的依靠,曾经永远坚强的后盾,老了,病了。
看到我们后,母亲挪挪屁股,站了两次都没能站起来,我赶紧上前握住母亲的双手。母亲说怕见不着了,所以让我们早点回来。我说:“家里新房刚盖好,生活条件这么好,医疗条件也好多了。没事的,治好病你就好好享清福吧。”
看母亲咳得厉害,痰里还带着血,我和爱人要带母亲到医院去检查。当我拿到化验单时,医生告诉我,癌细胞已经转移了。我的心跟刀剜似的痛,连续几个晚上都没有一点睡意,心中充满了将要失去母亲的恐惧。一个当医生的朋友实在看不下去了,答应用中药给她治治。
给母亲熬了几天中药后,我的假期到了。当我们提着行李要上车时,母亲让两个姐姐搀扶着,送我们到门口的大槐树底下,嘴巴嚅动了几下。我赶紧凑上去,拉着母亲的手,母亲还是什么也不说,只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眼泪顺着脸颊流下来……
上车后,我的泪水像决了堤的水,直往下淌。回头看着坐在大槐树下手搭凉棚张望的母亲渐渐变小,最后成了一个点。那是家。家就是母亲,母亲就是家,有母亲在我们才会归心似箭。母亲,我亲爱的母亲,您可一定要好好地活着,等我回来,等我回来呀!
(选自2012年2月21日《解放军报》,有删改)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文章第二段特别交代“在我还没有记事的时候,我的父亲就离我们而去”,是为了突出母亲怕“我们”几个受欺负,总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B.“那时候,母亲就是我们兄妹五个的天,天是塌不下来的”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母亲是“我们兄妹五个”的依靠。
C.文章重点塑造了大槐树的形象,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母亲对子女的疼爱及子女对母亲的深情。
D.“家就是母亲,母亲就是家,有母亲在我们才会归心似箭”一句,阐明了母亲和家之间的关系,强调了母亲对于家的重要性,表达了子女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E.全文以“大槐树”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我”和母亲之间的历历往事,表现了“我”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和未尽到责任的自责之情。
答案 答B给分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
解析 A项,表述不够准确,交代“在我还没有记事的时候,我的父亲就离我们而去”是为了突出母亲的勤劳能干和母爱的伟大;C项,文章重点塑造的是母亲的形象;E项,“全文以‘大槐树’为线索”有误,文中的“大槐树”并未起到线索的作用。
6.文章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 文章第一段主要写了母亲站在老家大槐树下手搭凉棚张望“我”的情形。其作用主要有:①开篇点题,点出题目中的“大槐树”和“母亲”两个形象;②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表现母亲对“我”的疼爱。
7.本文在塑造母亲这一形象时,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案 本文在塑造母亲这一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文章主要设置了两组对比:一是母亲患病前与患病后形成对比,二是母亲对“我”的疼爱与“我”对母亲难以尽责形成对比。通过这两组对比,既表现了母亲勤劳能干、疼爱子女,又表达了“我”的自责之情。
8.本文题为“大槐树下的母亲”,能否改为“我的母亲”?为什么?(8分)
答案 示例:本文标题不能改为“我的母亲”。
理由如下:一是“大槐树下”点明了特定的场所,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特定的空间;二是文中多处同时写到母亲和大槐树,说明母亲和大槐树有着紧密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三是文中的大槐树象征母亲的慈爱和对子女的庇护。(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