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倪瓒 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①,鹧鸪啼处②,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怅然孤啸,青山故国,齐木苍苔③。当时月明,依依素影④,何处飞来? 惊回一枕当年梦,渔唱起南津。画屏云嶂,池塘春草,无限消魂。旧家应在,梧桐覆井,杨柳藏门。闲身空老,孤篷听雨,灯火江村。 ①越王台:当是越王勾践所筑的台榭。 ②鹧鸪啼处:李白《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这里用其意,而以“东风草绿,残照花开”,烘托其荒凉的景象。 ③青山故国“二句:故国已成青山,乔木已长苍苔,极力形容其荒凉寂寞的景象。 ④素影:指明月。 (1)“孤篷听雨,灯火江村”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3分) (2)这首小令是如何通过故园景物的对比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3分)以孤舟、渔火和雨为主体,勾勒出诗人船中夜听江雨的画面,营造了一种孤寂、苍凉的意境,写出了诗人漂泊江中的凄苦情状。(画面说明1分,画面赏析2分;意思对即可。) (2)(3分)(2)以画屏精美秀丽、池塘生机盎然的安乐之景,与草木覆盖、了无人迹的荒凉之景作对比,抒发了对故园的思念与伤感之情。(“对比”2分,“情感”1分;意思对即可。) 二: (1)“闲身空老,孤篷听雨,灯火江村”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2)虚实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 (3)“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三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参考答案 (1)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漂泊江湖,一事无成的感慨。 (2)诗歌的前两句写渔歌惊醒了自己的美梦,这是实写;梦境中间六句忆梦境中美好的生活,是虚写;最后三句又是写梦醒之后自己的孤身漂泊的凄凉处境,是实写。梦境与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身世之悲。 (3)通过描写悲鸣的鹧鸪、残阳中初绿的衰草、暮色中的山花等,营造了一种惆怅、凄凉的意境。 三 1.简析“明月”这一意象在全曲中的作用。(5分) 2.这首曲在写景上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明月”是当时的,寄寓作者对故国往事的追怀;作者用明月的亘古不变反衬世事的变迁、朝代的更迭,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5 分) 2.①一句一景。“鹧鸪啼”“东风草绿”“残照花开”等,每一句都是一个画面,产生多个画面会重叠展现的效果。②虚实结合。实写重上越王台所见到的景物,如“东风草绿”“残照花开”“乔木苍苔” 等,虚写在越王台上所想到的过去景物,如“当时明月”等。虚实结合,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愁情。(6 分) [作者简介]倪瓒(1301-1374),字元稹,自号云林子、风月主人等,无锡(今属江苏)人。元至正初,弃家浪游五湖。著有《清閟阁全集》。散曲现存小令十二首。 [写作背景]作者生活在元末明初,作为元代遗民,他始终不能忘记元兵南下、宋朝灭亡那段悲惨的历史。因此,他一生都没有在元政权下做官,隐逸山林,在他晚年时常追忆旧事,缅怀故国,抒写愁思。此曲即是作者重登绍兴越王台时所作,包括江浙广大地区在内的“越地”,既有越王勾践报仇雪趾的历史传统,又是南宋政治经济的中心,人到这里尤其容易激发起亡国的惨痛和恢复河山的愿望,今天作者重游前朝重地,登上当年勾践点兵复仇的越王台,感情不能抑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