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文化常识 >

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三)试题与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12-20 10:44
2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C.“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退休。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2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萎婉说法。
   2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2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弘治,是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祜樘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意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C.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
  D.谥,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2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谒庙,指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例须谒告于祖庙。庙指供奉祖先的房屋,如太庙。
  B.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说来,稽首是臣拜君之拜,顿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礼。
  C.太守,又称郡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
  D.檄,是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是官府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词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3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
  B.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完全相同,在这里仅是虚衔。
  C.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
  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3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也泛指军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3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也是谦称。
  B.“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 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朱然地位较高,故死为“卒”。
  D.《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其中《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3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百雉指的是城墙,在此指城墙的高度。雉指的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B.”缮甲兵”,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在此文是保养盔甲兵器的意思。
  C.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但在此是《诗经》的简称。
  D.《左传》为编年体史书,此文属于一篇完整而优美的记事散文。
   34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称制”指君主制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执掌国政。
  B.“仗节”是手执符节的意思,古代在大臣出使或者大将出师的时候,皇帝授予他们符节,以此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
  C.“屯田”是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朝廷可以取得一些军饷和税粮。
  D.“遗民”有亡国之民、沦陷 区的百姓、改朝换代后不仕新朝的人、劫后余留的人民等义,文中指金亡后不愿归顺元的百姓。
  35.下列对文言文知识的有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股指的是大腿及小腿上部;而肱是指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股肱之臣,辅佐帝王的重臣,也喻为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B.四夷,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
  C.自始皇起,古代君主自称为朕,“朕”意思是天下皆朕、皇权独尊。
  D.《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它是中国开明封建统治的战略和策略、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
   3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C.“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辞官。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同时它也是二十四史之首。
    37下面关于文言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唐肃宗时期州郡长官为刺史。
  B.优诏,由皇帝颁发的褒美嘉奖的诏书。
  C.至德,唐肃宗在位时的一个年号,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只使用一个年号。
  D.表: 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用以陈说忠心和愿望。如《出师表》《陈情表》等。


25.(3分)【参考答案】C【解析】“致仕”指辞官或退休。
26.C【解析】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
27 答案:A(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18岁)
28.D(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人,比如本文传主胡世宁就是大臣)。
  29.B  (应为“顿首是地位相等者互相之 拜,空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
30.D(“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错误,过于绝对化。)
31、A(“总角”指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不分男女。常用来指少年时期)
32.B(“迁”指升迁,左迁指贬官)
33.B(缮在此处意为修补,修缮铠甲兵器,准备作战。)
34、答案:D。根据语境分析,文中的“遗民”是原属金朝今属元朝的百姓,“不愿归顺元”的说法没有根据。
35答案:A,股指的就是大腿。  
36. D 二十四史之首为《史记》。
37 C 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继位后始有年号的出现,始创年号元狩,并追建元狩以前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一下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