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 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粱肉,崎岖见王侯。 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任智诚则短,守仁固其优。 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雠。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注】①始兴公,即张九龄。王维写此诗,希望获得张九龄的赏识提拔。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两句连用两个“宁”字,有利于作者抒发强烈的情感态度和追求志向。 B. 第三句中的“粱肉”比喻富贵的生活,“不用”一词表明作者的厌恶之情。 C. “匹夫”“贱子”是作者谦称自己,“大君子”则用来赞美张九龄,用语得体恰当。 D. “野树林”“涧水流”所营造的意境,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15. 本诗前半部分表现厌恶官场之意,而后半部分又表现欲获赏识提拔之情。前后是否矛盾?请表明你的观点,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4. B B项,是借代手法而非比喻。“粱肉”,以粱为饭,以肉为肴。指精美的膳食。故选B。 15. 不矛盾。 ①作者厌恶官场,表现其清高、守仁的节操。 ②所拜求之人具有一心为公、心系苍生的君子风格。 ③作者以此希望得到公平 对待,以施展才华,而非屈从私心。因此,不矛盾。 译文 宁可栖隐荒野林,宁可饮取山涧流。 不愿为己食膏粱,卑躬屈节谒王侯。 匹夫节操本鄙陋,粗衣短褐到白头。 运用才智确所短,固守仁义本我优。 听说您是大贤人,任贤不畏亲与仇。 决不出卖爵官位,事事都为百姓谋。 贱子跪席来陈情,能为您的随从否? 感奋世有公正论,偏私庇曲非我求。 简析 张九龄是唐玄宗时代的名臣,于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拜中书令,次年封始兴伯。张九龄很赏识诗人王维,在他任中书令的当年,提拔王维为右拾遗。据诗题及题下原注“时拜右拾遗”。此诗当作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这首《献始兴公》则是他出仕拾遗后,希望得到更进一步的言志之作。 此诗前半部分表示宁愿栖隐山林过清贫淡泊的生活也不愿为了追求富贵享乐而阿谀巴结王侯,宁可一辈子做布衣也不肯卑躬屈膝地谋求仕进;后半部分希望张九龄任用自己,在思想脉络上仍与前半部分密切相承。全诗语言通俗明快,格调高亢健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