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这两句是说,一个晴朗的秋日,诗人登上谢脁北楼,晴空山影,如此明净,凭高俯瞰,这江城如在画中。首发之句,开门见山,所见景色,概括写来,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引人入胜。 出自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江城:泛指水边的城,这里指宣城。唐代江南地区的方言,无论大水小水都称之为“江”。 参考译文 江边的城池好像在画中一样美丽,山色渐晚,我登上谢朓楼远眺晴空。 两条江之间,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江上两座桥仿佛天上落下的彩虹。 橘林柚林掩映在令人感到寒意的炊烟之中;秋色苍茫,梧桐也已经显得衰老。 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迎着萧飒的秋风,怀念谢先生呢? 赏析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是一首风格独特的怀旧诗,前面主要内容是写景状物,描写了登上谢脁楼所见到的美丽景色,而在最后点明怀念谢脁,抒发了诗人对先贤的追慕之情。全诗语言清新优美,格调淡雅脱俗,意境苍凉旷远。 宣城地处皖南,向以名山胜水而著称,所以开篇就以“江城”、“山晚”领起,指明宣城依山傍水的地理特征。“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明丽的画面:秋天的一个傍晚,登上宣城北楼眺望,晴空之中,远山之上,一抹斜阳,照耀着眼前的江城,就象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诗人开门见山,一开头就把所见景色概括了出来,马上抓住人心。严羽《沧浪诗话》云:“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指的就是这种表现手法。 接下来他用“明镜”“彩虹”突出“江城如画”,具体地展现了双桥流水的美丽景色。宛溪、句溪这两条溪水,清澈透亮,如同明镜,夹城而流;宛溪上的凤凰桥,句溪上的济川桥(隋文帝开皇年间建造的拱桥),如同两条美丽的彩虹横跨河上,在阳光的照射下,像在画中。 第三联写地上风物。“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形象地描绘出人家炊烟在秋空里袅袅升起,炊烟笼罩下的橘树柚树,已带有几分寒意,梧桐也已染上枯黄的秋色,显出了衰老的姿态。在这里,随着诗人视线的转移,景色也发生了变化,感情也随景而迁。 “寒”、“老”二字点出了秋凉的景色,使人感到已是秋光渐老之时。不仅写出了秋景,而且也透露出诗人带有微微凉意的心境,完整而又有层次。 最后两句,更是有感而发,直抒胸臆。“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诗人站在谢眺楼上,深藏在心底的孤独之感被引发出来。有谁能理解我此时在北楼上,迎着拂拂的秋风,怀念谢眺的心情呢!谢朓被萧遥光诬陷,死于狱中;李白也是因为被人陷害,离开长安,浪游宣城,政治上一事无成,一种深重的孤独失意之感溢于纸上,笼罩全文。使他感慨万端,不能自己。末联的反诘语气,更加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郁闷和不平,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