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浑《客有卜居不遂薄游陇因题》全诗翻译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09-16 22:29
客有卜居不遂薄游陇因题
许浑
  海燕西飞白日斜, 天门遥望五侯家。
  楼台深锁无人到, 落尽东风第一花。

参考译文
客人像一只孤燕在夕阳西下之时向西飞走,站在禁城宫外远远注视着显贵人家的住宅。高楼深院全都锁着没人来此居住,早开的花朵调落净尽辜负了大好春风。

赏析:
    如果不看诗题,上面这首许浑的绝句会被看作一首写景诗。它写的是在落花时节、日斜时光,遥望王侯第宅,所见到的楼台层叠、重门深闭之景。但联系诗题看,它显然是一首因事而题的托讽诗。它采用借物取喻,托景见意的手法,收到了言微旨远、节短音长的艺术效果。
  诗的第一句“海燕西飞白日斜”,表面写日斜燕飞之景,实际写在长安“卜居不遂”之客。周邦彦《满庭芳》词“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几句,也是以燕喻人。但周词中的“燕”还有修椽可寄,而许诗所写的“燕”则因无椽可寄而孤飞远去。据《幽闲鼓吹》记述,白居易应举时曾谒见顾况,顾看了白的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住下来可不容易。这一传说未必可信,却可以说明,在唐代想卜居长安是很难的。诗中之客既“卜居不遂”,只得“薄游陇”,而水和陇州在长安西方,所以诗句以“海燕西飞”影射此行。
  与这第一句诗形成对照的是第三句“楼台深锁无人到”。两句诗合起来,自然呈现出一个极不公平、极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这就是:一方面,来到长安的贫士寻不到一片栖身之地;另方面,重楼闲闭,无人居住。根据一些记载,当时的长安城内,高楼深院的甲第固比比皆是,长期废置的大宅也所在多有。白居易的《秦中吟》曾对此加以揭露和抨击。如《伤宅》诗说:“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累累六七堂,檐宇相连延。一堂费百万,郁郁起青烟。”又《凶宅》诗说:“长安多大宅,列在街西东。往往朱门内,房廊相对空。……风雨坏檐隙,蛇鼠穿墙墉。”这些诗句都是径陈其事,直指其失。但许浑的这首绝句,因为总共只有四句,二十八个字,不可能这样铺叙,就化繁为简,化实为虚。在这句中只从楼台的寂寥景象显示白诗中所描述的事实。它虽然不及白诗那样鲜明强烈,却有含蓄之妙、空灵之美。
  紧接第三句的末句“落尽东风第一花”,可说是第三句的补充和延伸。它把第三句所写的那样一个楼台深锁、空无一人的景象烘托得倍加寂寥,起了深化诗境、加强诗意的作用。这句表现的花开花谢、空负东风的意境,有点象汤显祖《牡丹亭》中所说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曲词隐含无限的惆怅和幽怨,这句诗同样是怅怨之情,浮现纸面。这里,不仅楼台任其废置,无人居住,而且名花也空自飘落,无人观赏,就更令人惋惜不尽了。
  一首托讽诗,虽是意在彼而言在此,把本事、本意寓藏在对景物的描摹中,但作者总要在字里行间向读者传情示意,或明或暗地点出他的真正意图。这首诗,除了通过诗题表明写作动机外,诗中透露消息的主要是第二句“天门遥望五侯家”。句中的“遥望”二字显露了西去之客在临行前的依恋、怅惘、愤懑之情;“天门”二字则点出遥望之地在京城,望到的就是禁门外的景色。而句中的“五侯家”,在全诗中是承上启下的关捩。承上,是说上句暗指的西去陇之客此时视线所投向的是五侯之家,他的怅愤不平之气所投向的也是五侯之家;启下,是说在下两句中出现的空锁的楼台是属于五侯的,落尽的名花也是属于五侯的。五侯,用东汉桓帝时同日封宦官五人为侯事,这里作宦官的代称。联系唐代历史,自从安史乱后,宦官的权势越来越大,后来,连军队的指挥、皇帝的废立等大权也落到他们的手里。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也是一首托讽诗。两诗都以“五侯家”三字点明作者所要讽刺的对象,其所揭露的都是成为唐代政治上一大祸患的宦官专权问题。
  在许浑这首诗中,所写的时间既是白日斜,季节又是花落尽。全诗的色调是暗淡的,情调是低沉的,这是“卜居不遂、薄游陇”之客的黯然心情的反映,也可以看作唐王室衰败没落的写照。(陈邦炎)



相关阅读

刘得仁《宿僧院》“树摇幽鸟梦,萤入定僧衣”全诗
李益《塞下曲四首(其一)》“燕歌未断塞鸿飞 牧马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李忱《瀑布联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
韦庄《闻春鸟》“红杏花前应笑我,我今憔悴亦羞君
虞世南《咏风》“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阅读

有帮助
(1)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