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贻恭《咏蚕》“著处不知来处苦,但贪衣上绣鸳鸯”全诗翻译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6-08 22:12
咏蚕
蒋贻恭
辛勤得茧不盈筐,
灯下缫丝恨更长。
著处不知来处苦,
但贪衣上绣鸳鸯。

注释
⑴盈:满。
⑵缫(sāo)丝:把蚕茧浸在热水中抽出丝来。
⑶著:穿衣。

参考译文
辛勤劳苦获得的蚕茧不满筐,
深夜里煮蚕抽丝恨比丝更长。
贵人们穿绫罗哪知道养蚕苦,
他们只是贪恋衣上的绣鸳鸯。


赏析
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后,便国势衰微,一蹶不振,到了诗人生活的那个年代,局势更为动荡,唐王朝的统治已岌岌可危。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封建统治者不但不思如何励精图治,振兴国运,反而加紧了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一个劲地贪图享乐。诗人在蜀时任过县令,多接触下层农民,目睹和耳闻农民的疾苦。此诗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深刻的反映了这些社会现实。这首诗通过对农家养蚕缫丝的描写,通过对富人著衣的描述,反映了封建社会阶级的对立、世间的不平。
这首诗第一句写养蚕的辛勤劳苦。诗人在这里没有过多地描写养蚕的过程,只是用“辛勤”与“得茧不盈筐”互相对照,突出了蚕事的艰辛。人们心中充满了怨恨,因此诗人在下句说这些养蚕人“灯下缥丝恨更长”。这句诗用茧丝来比喻蚕农的恨,既形象又贴切。劳动人民每天深夜都要抽丝织布,每一缕丝都是蚕农辛酸的记录,但是他们享受不到自己劳动的果实。劳动果实被统治者白白拿去,所以在他们心中充满了怨恨,那每一声织机的声响都是劳动人民的叹息,都是劳动人民的诉说。
第三句诗锋一转,写穿绫罗绸缎的贵人。他们穿着华美的衣服,然而他们哪里知道蚕农和织妇的辛酸,他们只知贪爱绣在绸缎上的鸳鸯图案。这样,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就更为明显,更清楚地点明封建社会贫富的对立,写出劳动人民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寄生虫的愤恨和鄙视,诗的社会意义就更深刻,社会作用更广泛了。
全诗语言通俗,明白如话,前两句同后两句构成对比,使诗意更加鲜明,加强了诗的表现力,使诗的主题揭示得更加深刻。



相关阅读

曹松《己亥岁》“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李益《隋宫燕》“燕语如伤旧国春, 宫花旋落已成尘
许浑《途经秦始皇墓》“龙盘虎踞树层层 势入浮云亦
刘驾《早行》阅读答案及赏析
“月隔明河远,花藏宿鸟深”《春夜同厉文学先辈会
崔道融《梅花》“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全诗

有帮助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