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皇甫冉《送魏十六》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08-20 20:13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刘长卿
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送魏十六
皇甫冉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1)两首诗都抒发了送别友人时的依恋和伤感,但同中有异,请简要赏析其异。(2分)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6分)

参考答案
(1)“万里辞家”“金陵”“楚云”,刘诗还对友人的远离家园辗转江南寄予了深切同情;(1分)而“阴虫切切不  堪闻”,足见皇甫之心,悲伤更浓。(1分)
(2)刘诗前两句描叙友人离家奔波的情形,借事(景)抒情;(1分)后两句再巧用拟人、反衬手法,以春天春草  “不肯留”“送马蹄”的无情反衬出离别者内心的有情。(2分)皇甫诗的前两句描写离别的场面,通过渲染晦  暗、凄清的气氛烘托人物的离情;(2分)后两句以景结情,通过想象友人别后的“回首”表达诗人的相思,展  现挚友之间心相印、气相通的深挚情谊。(1分)(答皇甫之诗“视听结合”“虚实结合”“从对面写来”,简析合  理各计1分)

对比赏析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是盛唐刘长卿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作品描述的是诗人送一位做判官(地方长官的僚属)的南方朋友赴军。深厚的友情,倾注于这首情意依依的诗中。
前二句先写出分别之因与所到之地,首句句内倒装,应是“辞家万里事鼓鼙”,“万里”径置句首,突出此行迢迢,是为长离之别,为下文作了铺叙。“事鼓鼙”,指从事军务,“金陵(润州)驿路”是驰马赴往所在,但并非目的地,只是临时驻扎的“行营”,还将继续奔赴“楚云西”,即安徽淮南一带,古属楚地。而次句含示:将取道金陵行营
还将向西边的楚地进发。不说楚地,而说“楚云”,意在明辞家“万里”之遥,透出诗人眺望远方,关切友人征途迢迢的行程。上二句意绪明白,就空间的遥远叙写别意,末二句再从时间角度向前一层,说明挥手匆匆。“江春”有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之伤思。“草色青青”含“萋萋满别情”式的意绪,触动“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情怀,这于作者,自所难免。然而这里抛开送者之情,而着眼于别者之意。既觑定行者,又不落言筌。说“江春不肯留行客”似乎它原来能留行客,而此番却故意“不留”了。从军者别得急急,送别者却情思深深,希望再有个“劝君更进一杯酒”的小叙机会,种种情意,见于言外,因此,末句的“草色青青送马蹄”,既是指江春不仅家乡固有,而且,一眼望去,春色不尽、青青无际,将护送着友人伴其而去。另一面惜别、欲留的情意,也随着这无尽的青青草色展开,难舍难别的友情转化为青草对马蹄的依恋。

《送魏十六还苏州》是唐代诗人皇甫冉的诗作。诗中一、二句实写,写诗人送别友人时秋夜的环境;三、四句虚写,写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以虚写实、虚实结合,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全诗表达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感伤,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恋、孤独和惆怅。



相关阅读

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夕阳依旧垒,寒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送李判官之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刘长卿《自夏
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猿啼客散暮江头,人
刘长卿《谪仙怨》“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刘长卿《送方外上人》“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有帮助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