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②归何晚,楼兰斩③未还。 烟尘独怅望,衰飒正摧颜。 【注】①杜甫创作此诗时正值安史之乱后,作者因受排挤而出游秦州(今甘肃天水)。②十九年,归国后,任典属国。“属国”即“典属国”。③汉昭帝时,平乐监(官职名)傅介子前往楼兰,用计斩楼兰国王而归。 1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写在茫茫群山中的山谷间矗立着一座孤城,由于四周环境的衬托,越发显出了秦州扼守咽喉要道的险要地位。 B.颔联景中含情,虽无风而云功,虽未夜而月临,表现了边城特有的紧张警戒气氛,也表达了诗人对边防形势的深切关注。 C. 颈联借典故自问自答, 以“何晚”“未还”,写出了作者对唐朝使节迟迟不归的关切之情,也表达了诗人愿做挽救国家颓势的使者的心情。 D.尾联写诗人遥望关塞之外,似乎可见战尘弥漫,风烟滚滚,唐王朝的衰败之势正催人衰老,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 13.前两联和后两联之间构成怎样的关系? 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C(颈联表达了对边患未除、国事衰颓的担忧) 2、前两联写景,烘托出边关的紧张气氛,自然引出后四句的抒情;后四句借典故和怅望的动作、摧颜的容貌写出自己对国事的忧虑,为前四句的描写提供了心理依据。 简析 前四句写景。一、二句从高角度俯视,写地下;三、四句从低角度仰视,写天上。这样的景物描写,突出了秦州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五、六句用了两个典故。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后才得以返回,汉武帝封他为典属国。“属国归何晚”,表示对各族人民重新和好,使节顺利往来的盼望。用“楼兰斩未还”,而应该理解成诗人对扫除障碍,使唐朝同周围各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的期待。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后称鄯善。汉武帝时派遣使者到大宛国去,楼兰阻挡道路,扣留汉朝使者。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平乐监(官职名)傅介子前往楼兰,用计斩楼兰国王而归。 最后两句,诗人写到了自己。在黄土高原的茫茫烟尘之中,诗人独自作长时间的眺望。望什么呢?望使节的正常往来,望平定叛乱凯旋的战士,然而所能望到的,却是无穷无尽的高山和深秋季节一片衰败的景象。这时,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安定的渴求一下涌上诗人心头,忧愁烦闷,自然难免“摧颜”了。 后四句承前四句而抒情,关键在一个“望”字。有了这个“望”字不仅使后四句脉络清楚,而且使得前四句的描写也落到了实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