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 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 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 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 疑是武陵源。 1:从首联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由此联想到陶潜《桃花源记》中描写美景的哪两个句子? 参考答案 是春末或夏初。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答题区间是首联。从“暖草如积”可知不是初春与盛季,更不是秋冬两季,应为春夏之交;“山晴花更繁”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其中“草如积”与“芳草鲜美”同意同境,“花更繁”与“落英缤纷”同意同境。“落英”也解释为“盛开的花”。) 2.宋诗很讲究炼字,这首诗颔联上下两句各有一字体现了诗人炼字的功夫,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 答案:“暖”和“晴”。“暖”字不仅描绘出小径上春意融融、温煦和暖的景象,也揭示了“草如积”的原因;“晴”字写出了山上天气晴好、阳光明媚的景象,正因为阳光朗照,所以春花才开得格外繁盛。这两个字分别与“径”和“山”搭配,而不直接说“日暖”“天晴”,可谓突破常规,别有情致。 3.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为何会让诗人“疑是武陵源”? 答案:二三联描绘了一幅宁静幽美、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画面:流水曲折,村舍稀疏,鸡犬相闻,生活安逸。这种画面正是作者理想的生活图景,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意境一致,所以诗人才会“疑是武陵源”了。 二 1.诗的前三联写了何时何地 的图景?具体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7分) 2.尾联写诗人的感受时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前三联描绘了一个春末夏初的中午时分的山村景色(2分:“春末夏初”或“午时”1分;“山村”1分)。具体写景:首联:天气晴好,温暖和煦,小径上绿草如茵,山花繁茂。(1分);颔联:一条河水从村里曲曲折折的流动,村里高高低低地散布着几户人家(1分);颈联:鸡在正午休憩的时候打鸣,狗在荒野寻物时对着昏暗处吠叫(1分)。描绘了一幅和谐静谧的画面。(2分) 2.运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世外桃源)的典故(2分),表达了作者对山村静谧闲适生活的赞美和向往(2分)。 三: 1.从题材上看,本作品属于_______。(1分) 2.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由近及远描摹绿草如茵,山花烂漫,表现出旖旎山色。 B.颔联以“纵横”“高下”为对,构织了一幅和谐匀称的画面。 C.尾联运用典故,直抒胸臆,表达对武陵源的赞美之情。 D.全诗以质朴清新之语描摹自然宜人之景,与陶诗风格相近。 3.赏析作品的颔联和颈联。(4分) 参考答案 1.(1分)田园诗。 2.(3分)D 3.(4分)赏析的角度可以从情感内涵、炼字炼句、情景关系、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择一作具体分析。 答案示例: ⑴(炼字炼句角度)本诗造语平淡,语言洗练,善于炼字炼句。颔联以“纵横”、“高下”为对,工稳恰切,而且经纬交织,构成了一幅谐和匀称的画面:一道河水曲折流过,村中高高低低地散布着几户人家。自由宁静的气氛溢于言表。句中“纵”与“横”、“高”与“下”,本身又各自相对;且又以“一”与 “数”相对,运用数词,使画面清晰可辨;由此可见诗人的炼字之工。颈联仍用对偶,以“鸡鸣”、“犬吠”写乡村荒野之幽静,侧面写出村民的悠闲恬适,意象鲜明,意境清幽。 ⑵(情感内涵)颔联和颈联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画面:流水曲折,村社稀疏,鸡犬相闻,生活安逸。这种画面正是作者理想的宁静安谧、悠闲恬淡的隐逸生活,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意境一致,所以诗人才会“疑是武陵源”。 赏析 此诗描绘山村春景。山明水曲,草盛花繁,村舍疏稀,鸡犬相闻,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环境幽美如画,“纵横”、“高下”。这一联以“纵横”“高下”为对,经纬交错,构织了一幅谐和匀称的画面:一道河水曲折流过,村中高高低低地散布着几户人家。这两个词,不仅突出了乡村山高水阔的环境特点,更显出自由宁静的气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