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宋词精选 > 王安石诗词 >

王安石《江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全诗翻译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3-07-24 17:20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译文]  层层山峦叠嶂,纠结在一起,似乎沒有了去路,猛然间,只见无数帆船,忽隐忽现地从远处驶过来。
  [出自]  北宋 王安石 《江上》

   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 忽见千帆隐映来。



   注释:
    秋阴:秋天的阴云。
  晓云:一作“晚云”。
  低徊:一作“低回”。
  缭绕:因为重重青山回旋盘结,致使江流曲折弯绕,回环旋转。
    隐映:时隐时现。

译文1:
     江北阴沉的秋空开朗了一半,但含着雨意的暮云仍在低处徘徊。层层山峦叠嶂,纠结在一起,似乎沒有了去路,猛然间,只见无数帆船,忽隐忽现地从远处驶过来。
   
译文2:
    一个秋天的早晨,诗人站在江的南岸向北岸望去,只见天色阴沉沉的,刚刚透出一半亮色。压低的云层含着雨意,徘徊不定。 诗人的目光移向对岸的青山,发现山势曲折缠绕,江流迂回蜿蜒,心头不禁涌起一阵困惑:路在何方?忽然看到无数面白帆在山林的掩映下,正隐隐约约向近处驶来。
 
译文3:
   秋天的早晨,江的北岸天色-阴-沉沉的,低低的乌云含着雨意,在天空徘徊着,-阴-晴不定。既不愿望对岸的青山,山势曲折缠绕,江流迂回婉转,心头不禁涌起一阵困惑,路究竟在何方?忽然间,无数面白帆在山林的掩映之处隐约驶来。

赏析:
王安石晚年辞官闲居于江宁府(南京)城东门与钟山之间的“半山园”,饱览山光水色,写了不少精致淡雅的山水绝句。连黄庭坚也称赞:“荆公暮年作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
  诗的头两句写天,后两句写地,可见诗人眼界开阔而幽深。写天的同时既交待了地点(江北)、季节(秋)和时辰(晓),又写出了阴晴莫定的天气变化。“江北秋阴一半开”,似乎有了由阴转晴的趋势,谁料想都秋天了,气候还如此变化无常,逆转为“晓云含雨却低徊”。阴——半晴——浓阴,不仅是天气变化,而且是人的心理情调的变化,因而在低首徘徊的雨云之下,还有一个低首徘徊的诗人。然而从诗的后两句可以明确看出另一层深意,诗人不甘屈从阴暗,而是反抗阴暗,追求光明。诗人放眼远望,视野被“青山缭绕”的阻断,陷入了“山重水复疑无路”境地,仿佛前程一片渺茫。就在这时,诗人笔锋一转,在“青山缭绕”之中,忽然远远地看见“千帆”山林的掩映下,正隐隐约约向近处驶来。
  视野一下子就变得豁然开朗,眼前开阔了,畅通了。诗人在字里行间巧妙地暗含着对时事与某种人生哲理的深刻体验。这种思理与抗争是积极的,向上的,与婉约派词人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消极颓废的人生态度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对比。
  此诗就是他在秋江帆影中获得精神启悟而作。
  但是此诗的深层意义不是屈从阴暗,而是反抗阴暗。
  诗人放眼远望,视野虽然遇到“青山缭绕疑无路”的阻塞,却又在 “忽见千帆隐映来”中,视野变得豁然畅通了。诗人对光色体察甚细, 远处的千帆时显时隐,是对应着天气的半晴又阴对江面能见度的影响的。
  反抗阴暗,便能开通千帆竞渡的视境,这就是诗人借山光水色的 变化所体验到的某种人生哲学、或政治哲学。因此,此诗是以富有辨证法的思理取胜。
  这种思理是积极的,人们读到南宋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名句,可能也会联想到它。

赏析二:
此诗表达了萧散恬淡的心绪。诗写泛舟江上所见景物。写了秋阴,写了云、雨,写了青山和远处映影影绰绰的风帆,都是很开阔、很宏大的物像,然而,整首诗造成的艺术境界却不是雄健豪迈,而是空明幽淡,其关键便在一个“远”字。诗人摄取了各种远景构成他的画面。
    首句令人想见雨过天晴,阴云半开,一抹蓝天已带上了晚霞的辉光,给人一种悠远的感受。次句则将黄昏时的云雾写活了。“低徊”本指人的徘徊沉思,这里却用来表现含雨的暮云低垂而缓慢地移动,情趣横生,静中有动。诗人在这两句中勾勒了一幅秋江暮云图。景物的描写,低徊容与,悠然静穆,所以幽远淡雅便成了这幅画的基调。
    三、四句从云转到江边的青山,写出了江行的特殊感受,不仅有景,而且景中有人,景中有意,蕴深邃的哲理于寻常景物之中,启人遐思,耐人寻味。这里青山的回环曲折,帆景的时隐时现,也都构成了淡远的画面,与上面两句浑然一体,融汇无间。


文章标签:   青山   江景    



相关阅读

王安石《金陵怀古四首》“破堞自生新草木,废宫谁
王安石《示长安君》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王安石《过白土村》阅读答案
“流莺探枝婉欲语,蜜蜂掇蕊随翅股。”全诗翻译赏
王安石《伤春怨·雨打江南树》阅读答案及赏析
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

有帮助
(16)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