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宋词精选 > 苏轼的诗词 >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阅读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10-25 10:44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苏轼①
徐门②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③,牛衣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 ①苏轼时任徐州太守,公元1078年(北宋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
②徐门:即徐州。
③缲车:缫丝车。
④牛衣:蓑衣之类。这里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词的上片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主要通过视觉形象构成一组连续不断的影像,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
B.上片的首句采用了倒装的句式,既描绘出枣花纷纷飘落的样子,又把词人的行踪逗出---行走在枣树下。
C.上片的后两句,词人通过“村南村北”的“缲车”声和农人卖瓜的叫卖声,表现了农村生产劳动的繁忙景象,表达出词人对丰收的喜悦心情。
D.词的上片一句一个画面,不仅色彩美,而且有音乐美;下片侧重抒情议论,既有对路途遥远、人体困乏的无奈,又表现了他随遇而安的性格特点。
E.“试问”一词用得十分讲究,既写出了作者满怀希望想讨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
2.结合词的内容及相关信息,分析理解词人的形象特点。(6分)


1. A  D (A.“视觉形象”错,应该是“听觉”。D.无“议论”,“无奈”之说也是没有的。)
2.①体恤民情,“求雨”“谢雨”   ②勤于政务,“酒困路长”“日高人渴”  ③谦和、平易近人,“敲门试问”


文章标签:    



相关阅读

苏轼《洞仙歌·咏柳》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
苏轼《江城子·别徐州》“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春未老,风细柳斜斜”全
苏轼《吴中田妇叹》“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
苏轼《减字木兰花·送别》“别酒频倾 忍听阳关第四
《减字木兰花·立春》“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有帮助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