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三百首 > 宋诗鉴赏 >

俞紫芝《水村闲望》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12-16 16:54
水村闲望
(宋)俞紫芝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释:①俞紫芝:笃信佛教,得其心法,终身不娶不仕。②桡:船桨,指代船。③赊:语助词。④翡翠:翠鸟。⑤别业,指白鹭栖息的地方。⑥绷:布幅。

赏析:
这首诗描写隐士生活,抒发闲情逸致,有些王维、孟浩然田园诗的意味。
  首联抓住水村的特点,先写停泊在沙洲上的船,用“枕”字以写“闲”,以“两两”写“闲”中不乏和谐美好;再写隔岸烟雾迷朦中的野草,远景和近景明暗配搭和谐,颇有朦胧感,也能紧扣题意,破题功夫相当老到。其实这一联写的还是孟浩然“移舟泊烟渚”那种意境,只是添上“画”,使色彩浓丽得多。
  颔联以翡翠鸟和鹭鸶的“闲”居来衬托自己的“闲”望,写的是静景。这一联很注意炼句,对仗工整,平淡质朴中含有工丽,因而显得自然生动。更重要的是,诗人描绘出一幅幽静的境界,以传达出悠闲的心情。所用的手法和“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相近,但王维用的是反衬,俞紫芝用的是正衬,自然是俞不及王。
  颈联又由近及远,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景,出句和第二句一样,富有朦胧感;对句则有杜牧“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意境。
  这首诗的前三联写景,由沙滩到隔岸,然后转到河内,再移到岸边,最后延伸到河外,虽然跳跃变化很大,却给人以目不暇接的异样感受。
  最后,“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的诗人,不禁想劝一劝那些可怜的身处“朱门务倾夺”中的人们,切莫“就中奔走费光阴”,自己多想画一幅《水村闲望》写意画,再题上这首诗送给他们。


相关试题及答案
一:
(1)诗歌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
(2)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诗歌景物描写的手法。(4分)
  
答案:
(1)诗歌绘出一幅恬淡静谧的深秋水村图:船泊烟岸、鸟闲云淡、屋迷旗展,显出一派沉寂安宁朦胧的意境,(2分)从而表现了作者悠然闲适的心绪和寄情山水,与世无争的情怀。(2分)
(2)①远近结合。翠鸟闲眠,白鹭栖息为近观,溪云淡淡,酒旗招展为远望,极富层次感。②动静结合,化动为静。溪云、酒旗为动景,渔屋酒家为静景,一动一静,动中有静,更增情味。翠鸟、白鹭本为动景,动物不动,从而静物更静,闲适之情荡漾其间。(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二:
(1)有人说本诗是以“望”组织题材,请你结合全诗概括诗人“望”到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并分析诗人描绘画面时运用的表达技巧。(6分)
(2)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答案:
(1) ①“望”到了一幅深秋水村图(1分):画船静泊沙滩,隔岸衰草迷蒙,翠鸟闲居荷叶之下,鹭鸶栖息于芦花丛中,溪云淡淡,渔屋笼罩在烟雾之中,酒旗招展,显出一派沉寂安宁幽静朦胧的意境。(2分)

②本诗在描绘画面时,运用动静结合、拟人的手法(1分)。首联的“枕”字拟人化的写出画船的静泊之态;颔联的翠鸟、白鹭的“眠”与栖息,动物不动,依然写静,一个“闲”字表达出闲适之情;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景,溪云、鱼屋,酒旗,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2分,不必面面俱到,分析合理即可)

(2)诗歌前三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现了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2分)尾联抒怀,可惜这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没有人画了寄到京华去,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寄情山水,喜爱无羁绊的自然生活,与世无争的情怀。(3分)(意思对即可)

三:
1、本诗颔联和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都在写鸟,但在内容和手法上有何不同?(5分)   
2、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俞诗写翡翠和鹭鸶鸟的“闲”居,刻画鸟栖宿的状态,是静景;王诗写月下鸟鸣,着意于写声,是动景。(2分)俞诗用鸟“闲”居来衬托诗人的“闲”望,是正衬(或以静衬静);王诗用鸟鸣来衬托春山月夜的幽静,是反衬(或以动衬静)。(3分)(意思对即可,有其他解读,言之成理即可)
2、诗歌前三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1分),描摹了一幅静美恬淡的水村图,表现了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2分);尾联抒怀(直抒胸臆)(1分),可惜这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没有人画了寄到京华去,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寄情山水、喜爱无羁绊的自然生活、与世无争的情怀。(2分)(意思对即可)



相关阅读

陆游《雨》阅读答案
林逋“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的意思及全
冯山《山路梅花》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石延年《金乡张氏园亭》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苏舜钦《沧浪静吟》“山蝉带响穿疏户,野蔓盘青入
戴复古《夜宿田家》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有帮助
(11)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