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三百首 > 宋诗鉴赏 >

谢枋得《春日闻杜宇》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10-02 22:38
春日闻杜宇
谢枋得
杜鹃日日劝人归,一片归心谁得知。
望帝有神如可问,谓予何日是归期。


谢枋得(1226~1289),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⑴杜宇: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
⑵杜鹃:鸟名,又叫杜宇、子规、布谷鸟。相传是古时蜀王望帝(名杜宇)的魂魄所化。其啼声有两个特点:一是连鸣不断,似泣似诉凄厉悲凉,民间有“杜鹃啼呜,泣血方止”的传说;二是叫声恰似在说“不如归去”,因而人们又称之为“催归鸟”。
⑶望帝:即远古蜀王杜宇。
⑷神:神灵。
⑸谓:告诉。
⑹予:我。


1 联系全诗,分析“归”字的作用。
参考答案:
①在结构上,起到了贯彻全诗的作用,收到了一咏三叹的效果。(2分)诗人由杜鹃“劝归”,触发了自己的“盼归”之心,却又欲归无期,“归”字贯穿全诗。(1分)
②在内容上,“归”字点明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诗中处处点“归”,强烈地表达了诗人思归之心,思乡之情。(1分)

2 诗人都采用了哪些抒情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
①借用典故抒情(用典,回答借用传统意象抒情也可得分),(1分)借“杜鹃”抒写自己思乡的悲凉心情。(2分)
②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方法抒情,(1分)“一片归心谁得知”直接抒写国破家亡之后“归心”无人理解的幽怨。(2分)


参考译文
杜鹃鸣声凄厉,每天都在劝我归去。我的一片思乡之情这样深、这样痛,如果有谁知道望帝有灵,那么可以问问他,希望他告诉我究竟何日是归期。

创作背景
谢枋得曾于德祐元年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不久,元军破城,诗人亲故先后遇害,唯有老母因年老免于一死。谢枋得饱尝家破人亡之苦,在长期奔波逃亡的过程中,抚今伤昔,将国破家亡的沉重之感凝结于这首思乡之作之中。

赏析
《春日闻杜宇》是宋代诗人谢枋得的一首七言绝句,作品主要表达了作者心中“日日思归不得归”的怆惘和思乡之情。诗人在长期奔波逃亡中抚今思昔,怀念老母动情而作,思乡之情较一般的作品更浓。诗歌一开始就说杜鹃日日催人归,好像是物有情而人无情。紧接着又说我的思归之心即使是杜鹃(望帝)也无法理解的,从而把思归的情绪推到高峰。
全诗由物劝人归到人思归,从人问归到物预知归期,归根结底还是人不知归期是何时。循环反复的手法在本诗中起到了加强感染力的效果,读来令人唏嘘不已。
谢枋得此诗,抓住了杜鹃鸟啼声的这些特点来抒写自己的感情。其最成功之处在于用望帝的传说来抒发自己彻骨的思归之情,并把这种情绪描绘得缠绵往复,回肠荡气。
作者在二十八字的短短篇幅里,高度地集中题材。全诗紧紧围着一个人(作者自己)、一种物(杜鹃)、一件事(归)展开。仅从字面上来看,四句中有两句出现了作者自己,两句出现了杜鹃鸟,三句出现了“归”字。进一步研读,还发现其实四句都没有离开这人、物、事三者。这种反复吟唱的写法,类似民歌中的复沓,仿佛仍有“杜鹃催人归,我归,我归,我归……”的旋律不断萦绕耳际,律感强烈,引起共鸣。
全诗的结构也十分巧妙。诗的开篇先用杜鹃催归起兴,并连用“日日”二字,足见此鸟之殷勤多情,好像在说物有情而人无意。但接下来次句却说,我的归心如此急切,可惜无人知道,当然,杜鹃也是不理解我的。这样一来便使起兴鹃鸣反倒成了铺垫,从而把作者思归的情绪推向了高潮。三、四句在前两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使人与杜鹃之间形成直接联系,用人向物发问的方式表达作者对归期的盼望和对可能出现的永无归期的忧虑。
通观全诗,这种由物(劝归)到人(思归),再由人(问归)到物(预示归期),最后仍然归结到人(归期何时)的结构方式,在人、物、事三者之间构成循环不断的关系,极符合作者所要表达的缠绵不绝、难解难断的思想感情。



相关阅读

陆游《夜读兵书》“叹息镜中面,安得长肤腴”全诗
林逋《小隐自题》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梅尧臣《书哀》“两眼虽未枯,片心将欲死”全诗赏
陆游《万里桥江上习射》“风和渐减雕弓力,野迥遥
陈均《九江闻雁》阅读答案附赏析
陆游《浣花女》“青裙竹笥何所嗟,插髻烨烨牵牛花

有帮助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