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 宋仁宗年间,作者的好友丁元珍被降职到今湖北三峡一带为官,曾写一诗寄给作者,作者见了诗后以此诗作答。作者当时被贬到峡州夷陵为县令。 (1)答丁元珍:这是作者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市)县令时酬答丁宝臣的诗。丁宝臣字元珍,时为峡州判官。 (2)天涯:天边。 (3)山城:靠山的城垣。 (4)物华:眼前的景物。(5)花下客:当时的洛阳园林花木十分繁盛,作者曾在那里做过留守判官,所以叫花下客。 (6)野芳:野花。 (7)冻雷:指初春的雷,因为天气还很冷,故称“冻雷” (8)不须嗟:不必叹息 天涯:极边远的地方,与下句中“山城”同指峡州小城。 洛阳花下客:洛阳是北宋陪都,以牡丹著名。 (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 答:对故乡的思念;谪居天涯的无奈、失意,虚度年华之感;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保持信念,依然充满希望。 (2)颔联中“犹”“惊”二字甚妙,请赏析它们的妙处。 答:“犹”是“仍然”,写残雪压枝,金橘经过一冬的风霜雪雨,仍然红得鲜艳;“惊”是“惊醒”,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竹笋被春雷惊醒,振奋精神,准备破土抽芽了。这二字充分营造了春意萌动、生机盎然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在恶劣环境中依然坚守信念,对未来充满希望。 译文: 我疑心春风吹不到这边远的山城,都已经二月了,这个山城里还未见有花开。残雪压着枝条,树桠上尚留着经过冬天的橘子,冷雷惊起地下的竹笋,不久就要抽出嫩芽来;晚上听到雁的啼叫声,勾起了无尽的乡思。病中度过这新年,不免感叹时光流逝,景物变迁。我曾经在洛阳的名花丛中饱享过美丽的春光,山城的野花虽然开得晚些,也不必叹息了。 参考赏析: 该诗是欧阳修十分自负的作品。当时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丁元珍为峡州判官。此诗答复友人之关心,并宽慰自己。 首联、颔联概写山城景物的荒僻、冷落,颈联、尾联写出了残雪中孕育的一片生机、无限活力。 这首诗抑扬顿挫,表达了诗人对被贬并不放在心上的想法和希望友人丁元珍不必担心牵挂的心情。 诗里写到了思乡的情感,写到了病中对大自然的向往,写起曾经同丁元珍一起在洛阳观赏牡丹花的旧事,将心里的思念表露了出来,但是他在诗的最后加上了一句“野芳虽晚不须嗟”,一方面是说野花和牡丹一样最终开放了,一方面表示对仕途的坎坷没有放在心上。如此应答友人,心酸中带出了坚强,有对自己生活环境的介绍,也有对家乡的想念,有情有景,声情并茂。虽说这是个偏远的小地方,但不乏有生气的事物,像残雪压低的橘树枝头挂着的果实,惊雷声中要破土而出的笋芽,甚至晚些开放的野花,这些东西与平凡中见了生气。诗人说就算年年如此的过日子,这种平静的生活也不会让人感叹,认真想想这也是很悠闲的生活呢。山城的物质条件比不上洛阳的丰富,但是别有一种美好。诗人还说即使处于病中,仍是在对大自然的美好进行着想象,说明他并没有被挫折打倒,心里还有着希望,有着不屈不挠的乐观精神。这首赠友人的诗,目的有述苦,但更多的是不想让朋友为他担心,苦闷等理所当然的情绪,诗人也写了写,但是最终还是将困难淡化了,对这种生活环境,诗人想安慰朋友他是已经习惯适应了,而且这里不缺少原来生活中的种种乐趣,友人完全是不必为他忧愁,挂怀。 诗里面远隔千山万水的这份感情让人读来很有感触。春风都吹不到的天涯,二月里残雪未化的天气,病中度过的新年,加上归雁的鸣叫,种种确实使人伤怀,可是诗人对这些都不感叹,因为最后这些不愉快的都要被野花的开放冲散,尽管野花比不上牡丹,可是它也是美丽和芬芳的。对朋友说这些为了什么?为了倾述,也为了使亲友安心,还有一种抑制不住的豪气,这些虽然诗里并没有直接写,但我可以读出来。这种精神在朋友间交流后就会变成值得保存在心底的东西。分享苦难也分享快乐,不就是从古到今最被人肯定的“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友情么? 欧阳修的作品紧凑但不局促,写景生动说理透彻,常常是难得一见的好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