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三百首 > 宋诗鉴赏 >

赵抃《次韵孔宪蓬莱阁》“天地涵容百川入,晨昏浮动两潮来”全诗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4-12-31 23:02
次韵孔宪蓬莱阁
赵抃
山巅危构傍蓬莱,水阁风长此快哉。
天地涵容百川入,晨昏浮动两潮来。
遥思坐上游观远,愈觉胸中度量开。
忆我去年曾望海,杭州东向亦楼台②。

注释
①宪:御史的省称。蓬莱阁:在越州(今浙江绍兴),位于鉴湖之滨。
②末句原注:“杭有望海楼。”

作者
赵抃(1008—1084),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早年成孤儿。1034年(景祐元年)中进士。

赏析
赵抃的一位带御史衔的姓孔的朋友,登越州蓬莱阁,写了一首观潮的诗寄给赵抃,此篇是赵抃作的和诗。
前四句是一幅蓬莱阁上望潮图。首句写阁的地势和建构之高,以表现观潮视野的广阔。它在句法上是倒装,若把主谓语的顺序调整一下,便成“蓬莱危构傍山巅”,意思也就非常容易明白。次句“水阁风长此快哉”,语言结构和声调都不像上句那样顿宕错落,又用了语气词“哉”,句势在律体中显得特别雄直,语句有水阁凌空、海风悠长的快感。这在情感和语气上已经为观潮作了准备,给全篇定下了基调。颔联写潮水,但在写潮水前先写大海。“天地涵容百川入”,说大海总汇江河百川之水,将天地包容在它的怀抱里。有此一笔,就写出了大海的广阔和气派,故第四句未对潮势作正面描绘,腾出笔墨写晨昏两次起潮,以见大海的动荡不息。
诗的前半,不仅写了水阁、大海和海潮,也透露了临海观潮时的感受和兴奋心情。写得这样真切,从字面上看,观潮人就是作者自己,但诗题是“次韵孔宪蓬莱阁”,观潮者实际上是孔宪。第五句,诗人在开合收纵方面从容自如,运调得力。“遥思坐上游观远”,“遥思”二字极自然地把前四句所写的感受,转移给了孔宪。而“游观远”不仅概括了观潮的宏远景象,且将笔势拓开,由宏大阔远的视觉感受,引向“逾觉胸中度量开”的心境感受。诗人设想,对方此时必然格外心胸开豁。这虽是出于作者的揣度,但由于有前四句作铺垫,使人觉得“度量开”既豪迈而又着实有力。以情结景,成为前面写观潮的绝好收束。至此,诗意已经丰足,但收尾又转折推宕开去。“忆我去年曾望海,杭州东向亦楼台。”诗人由对方转而联想到自己,回忆前一年在杭州亦曾望海。虽只是淡淡提起,但“忆”字却又可以引人回味前六句所写的观潮情景,原来那情景作者亦曾是亲有体会的。由遥思对方而“忆”及己方。围绕观潮,诗人的想象和情感萦绕回环,给这首总体上是雄直豪迈的诗增添了回环之美。
这首诗无论写海潮,写人的胸襟,都显出一种开阔的景象,豪迈的气概,但不靠描摹刻画,而多用健笔直接抒写,那水阁风长的快感,那涵容天地百川的大海,那晨昏两次浮动的海潮,那“游观远”的视野,“度量开”的心胸,都显得开张雄阔。语言上绝去藻饰,不用典故,造语的质朴劲健,感情的豪迈,加上章法的开合转折,于律诗中融进了参差拗健之美。《宋诗钞》说赵抃写诗“触口而成,工拙随意,而清苍郁律之气,出于肺肝”,这首诗是能够体现这一特点的。



相关阅读

朱熹《泛舟》“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全
许月卿《挽李左藏》“半生懒意琴三叠,千古诗情土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的意思及全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的意思及全诗
张栻《立春偶成》“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
程颢《题淮南寺》“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苹吹尽楚江

有帮助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