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诗词名句 > 宋词名句 >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3-08-02 22:37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译文]  不如掩在窗帘儿底下,听听别人家的欢声笑语。
  [出自]  李清照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注释:
     落日熔金:落日的颜色好像熔化的黄金。
  合璧:像璧玉一样合成一块。
  吹梅笛怨:指笛子吹出《梅花落》曲幽怨的声音。
  次第:接着,转眼。
  中州:这里指北宋汴京。
  三五:指元宵节。
  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捻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
  簇带:妆扮之意。

译文1:
     落日仿佛熔化的金子一样灿烂,傍晚的云彩在太阳的余辉照耀下飘荡在空中,也像玉璧一样光彩夺目。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
   
译文2:
   落日的余晖流金般灿烂耀眼,暮云浮动如玉璧相合,恍惚间竟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染绿的柳树上烟云朦胧,笛声中的《梅花落》曲调哀怨,人间的春色刚刚显露。元宵佳节虽然暖日融融,谁能说转眼之间不会来一场风雨?那些乘着香车宝马的诗朋酒友邀我出游,我一一婉言谢绝,不愿出去。
   还记得当年汴京繁盛的年月,我有的是闲暇游乐时间,那时最偏重正月十五元宵节。我和闺中同伴都带着翠羽的帽子,插着捻金的雪柳,一个个穿戴打扮得整整齐齐欢笑蜂拥地去参加游乐。可是如今呢?我已是一个憔悴满容、蓬头乱发、鬓发斑白的衰老妇人,更怕夜间出去。不如掩在窗帘儿底下,听听别人家的欢声笑语。
   
译文3:
    落日像熔化的金子一样,晚云像合拢的白玉一样,此刻你在哪里?笼烟的翠条涂染想象的青绿,应节的笛管吹出落梅花一曲,我的心头可有几丝春?元宵佳节理当庆祝,况且天气晴朗。转眼间可有想不到的风和雨?我辞谢朋友们看灯的邀请。
    不由得忆起汴京旧王朝,闺门中生活得自由逍遥。打早盼望着十五闹元宵,发插捻金雪柳,头戴铺翠帽,当年装扮好,姊妹比俊俏,现如今头如飞蓬形枯槁。今昔元宵节,不如靠在门边冷眼看,听听帘外一片欢腾。

赏析:
在宋代,元宵节是盛大的节日。这一天,不仅家家灯火,处处管弦,男女老少还要穿戴得光鲜漂亮,头戴各种应景的首饰,出门游赏。北宋亡后,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依旧是追欢逐乐,歌舞升平,在临安仍继续着元宵夜狂欢的传统。在这众人同乐的一天,词人却郁郁寡欢,情怀凄苦,后写下此词。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起句即呈现出美妙的节日晚晴景象:灿烂的落日,金光熠熠,仿佛黄金熔化了一样放射出异样的光辉;那傍晚的云朵,连成一片,好像块块白玉互相堆砌在一起。这正是欢度节日的好时光。但紧接着一句“人在何处”,却宕开去,是一声充满迷惘与痛苦的长叹。这里包含着词人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的意念活动。
   这里的“人”字,注家或以为是词人死去的丈夫,因“每逢佳节倍思亲”,避难临安、寡居无依的词人,在元宵节想起丈夫在世时的欢聚情景,似在情理之中。但从全篇布局来看,词人意在今昔之对比,此“人”指词人自己更有余味。分明身在临安,却明知故问,反衬出她流落异乡、孤独寂寞的境遇和心情。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接下来,词人从视觉和听觉进一步渲染了她所处环境的愁苦、萧条气氛:大地的柳林被朦胧烟雾涂染成一片浓郁的颜色,远处的笛子正吹出《梅花落》的幽怨之声。色彩是阴暗的,声调是悲凉的。在词人看来,这初春佳节的气氛,还能表现出多少春意呢?欢快的节日景象与令人忧虑的不安现实,恰成鲜明的对比。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节时,天气乍暖还寒,柳叶刚刚出芽,略呈淡黄色,但由于烟雾的渲染,柳色似也很深,故曰“染柳烟浓”。笛谱有《梅花落》曲,梅花凌冬开放,此时当已开始凋谢,故曰“吹梅笛怨”。接以“春意知几许”,是说春意尚浅。“几许”是不定之词,具体运用时,意常侧重于少。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在这欢快的元宵节日里,又是暖融温和的天气,应该尽情地欢乐吧。词人却又突作转折,写出隐隐不安:虽然现在晴好,这天气阴晴难料,难道转眼之间就不会刮风下雨吗?“次第”,在这里是转眼的意思。这里的“风雨”,不一定专指自然界的风雨,因为词人并不真正担心元宵佳节会刮风下雨,它实隐指了世道的艰险和人生的坎坷,所谓“天有不测风云”,这显然是一个暗喻。这反映出词人在历经世道的艰难和人生沧桑之后,对于一切都感到变幻难测的特殊心境。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词人的晚景虽然凄凉,但由于她的才名家世,临安城中还是有一些人乘着香车宝马前来邀她饮酒作诗,出门游赏。只因心绪落寞,她都婉言推辞了。这几句看似平淡,却恰好透露出词人饱经忧患后近乎漠然的心理状态。“香车宝马”,形容车驾的华美。“谢”,谢绝之意。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这里,词由上片的写今转为忆昔。“中州”,今河南省开封市,这里是以中州代指汴京。“三五”,原指望日,这里指农历正月十五日夜,即元宵节。遥想汴京沦陷以前的繁盛时代,自己有的是闲暇游乐的时间,而那时最看重的是元宵佳节。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那时候,一到隆重的元宵节,我们都可以无拘无束地外出观灯赏景,大家戴着翡翠羽毛的帽子,头上插着用金线编织的绢花首饰,个个妆扮得光鲜美丽。“铺”,嵌镶。“翠”,指翡翠鸟的羽毛。“冠儿”,即冠子,一种女式帽。“捻金雪柳”,一种妇女头饰,形制不详。“簇带”,插戴或装饰。“济楚”,漂亮之貌。这几句集中写当年的着意穿戴打扮,既切合青春少女的特点,充分体现那时候无忧无虑的游赏兴致,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汴京的繁华热闹。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但是,昔日的繁华欢乐早已成为不可追寻的幻梦,历尽国破家倾、夫亡亲逝之痛,词人觉得自己早已由风华正茂的少女变为形容憔悴、蓬头散发的老妇,对外面的热闹繁华提不起兴致,懒得夜间出去。“风鬟雾鬓”,形容头发如在风中一般蓬松散乱,如在雾中一样失去光泽。
    “盛日”与“如今”两种迥然不同的心境,从侧面反映了金兵南下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和词人迥然的生活境遇,以及它们在词人心灵上投下的巨大阴影。繁华散尽,斯人憔悴,触目伤怀,情何以堪?于是“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不如悄悄躲在这帘儿下面,听听他人的欢声笑语,暂且度过这漫长的节日之夜罢了。这一句又横生波澜,词人一方面担心面对元宵胜景会触动今昔盛衰之慨,加深内心的痛苦;另一方面却又怀恋着往昔的元宵盛况,想在观赏今夕的繁华中重温旧梦,给沉重的心灵一点慰藉。这种矛盾心理,看来似乎透露出她对生活还有所追恋和向往,但骨子里却蕴含着无限的孤寂悲凉。面对现实的繁华热闹,她却只能在隔帘笑语声中聊温旧梦,这是何等的悲凉!
    这最后两句收语,写得极其沉痛,不仅见出今昔盛衰之感,还有人我苦乐之别。
   

评 解 
   此词主要叙写了词人晚年在元宵节的所见所感。上片写元宵佳节的情景,夕阳灿烂,晚云瑰丽,然而此身何处?一声追问,蕴含多少欲说还休之哀痛。可惜融和天气,独自忧愁风雨,连酒朋诗侣的邀请也觉兴味索然。下片从今昔对比中见出盛衰之感和沉痛悲苦的心情。追忆往事,当年汴京佳节,盛妆出游,如今繁华旧事已随流水,一盛一衰,怎能不令人哀叹。
    虽写元夕,却一反祝颂欢乐之词,以委婉细腻的个人体验写出了南渡前后元宵节心境的巨大变化,深沉地反映了词人晚年历尽沧桑之后的悲凉心境。虽言身边琐事,悲叹个人遭际,但其蕴含的故国情思,其意义早已超越了个人身世之感。全词情景交融,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跌宕有致,形成丽景哀情和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感情深沉真挚,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新,平淡中见工致,浅显平易的口语与锤炼工致的书面语交错融合,于短幅之中见出无数曲折,确为大家气象。





文章标签: 宋词名句  



相关阅读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的意思及全词
“星月一天云万壑,览茫茫、宇宙知何处”全词赏析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的意思及全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全词翻译赏析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的意思及全词翻译
“杨柳风柔,海棠月淡,独自倚阑时”的意思及全词

有帮助
(2)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