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释义: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 生活中要多做有益的事,总是做些伤害别人的事,到最后,难免落得作茧自缚、自食其果的下场。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释义: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不犯错?错了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再严谨的人,也有犯迷糊,办错事的时候,知错就改,也是一种学习。 3、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释义:我听说过用忠善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仗威势来防止怨恨。 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原则莫过于与人为善。高尚的道德修养用美好的实际行动去实践忠善,必然会起到减少怨恨的作用。如果想以威势来防止怨恨,只会是表面被征服,实际会怨声载遒,最终是作威者走向灭亡。 4、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左传·昭公十一年》 释义:“末”指的是树梢,末梢;“掉”指的是摇动。树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尾巴太大,掉转不灵。 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头太大,身体吃不消,脚太重,路走不好,上下级要协调好,才是明智的管理方法。 5、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左传·宣公十八年》 释义:“川泽”指河流大泽;“山薮”(sǒu同“叟”音)指山野;“瑾瑜”指美玉。河流大泽中也容纳污水,深山草野中也会藏瘴疠之气,美玉中也会微有瑕疵。 事物不可避免缺陷,人不会没有缺点。天地万物都有缺陷,何况我们自身,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6、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左传·文公五年》 释义:“华”同“花”,比喻言论和虚名;“实”指果实,比喻行为和实际。空有虚名而无其实,言过其行的人。必然会招来人们的怨恨。 光说的好,不干实事,大家迟早会把这样的人踢了。 7、骄奢淫逸,所自邪也。—《左传·隐公三年》 释义:骄横、奢侈、荒淫、放荡,是邪恶发源的处所。 放任自己骄奢淫逸,迟早把自己毁了。 8、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释义:“眚”(shěng同“省”音)指眼睛角膜上的小翳,引申作过失、错误。不因为一个人有个别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功绩。 爱护人才,就要适当的允许人才犯错误,不能一犯错误就一棍子打死,要分析错误的产生原因、性质、大小,并作出恰当的处理。 9、树德莫如滋,击疾莫如尽。—《左传·哀公元年》 释义:修养道德的最好方法就是促使它不断增长,消除疾病的最好方法治得彻底干净。 对好的事物,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做下去;对坏事务必斩草除根,切不可姑息养奸,留下无穷的后患。 10、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释义:节俭是一种大的德行.奢侈是一种大的罪恶。 崇尚节俭,反对奢侈,是我们民族自古提倡的黄美德。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奢侈乃是一大恶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