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三百首 > 明诗鉴赏 >

李攀龙《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阅读答案及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4-07-08 16:54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明)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释:①明卿:作者的好友。②楚:楚地。③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问题】
1.诗中的“迷“字用得极妙,请加以赏析。(2分)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臬的情感?(2分)
3.这首诗前两句写出了环境(                     )的特点。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迷”字既点染出凄凄秋雨中特有的迷蒙景色,又暗示离人前途的渺茫(内心的迷茫)。
2.对友人的同情和依依不舍之情。
3.萧瑟、凄清、迷蒙。
4.对友人的同情和离别的依依不舍。

赏析:
首句从时节、送别地点及风声雨景,层层渲染一种愁情,烘托出一个特定的场景。
    “青枫”,除了暗示分别、在江边外,还透露出一股飘泊的愁情,由此可见,第一句“青枫飒飒雨凄凄”,七个字自然而委婉地映衬出一对好友离别时低徊悱恻、依依不舍的感情。
  第二句“秋色遥看入楚迷”,此句循着上句意脉,将那悠悠愁思形象化地向纵深推进一层。这里的“楚”,指友人贬谪地江西。“迷”字用得极妙,既是当时现场景色的真实描写,点染出凄凄秋雨中特有的迷蒙景色,又暗示离人前途的渺茫,自然界的风雨常使人联想到政治风雨,诗人对好友今后的命运怎能不担忧呢?
  诗中的情思,一言以蔽之:“怜”,即怜悯之情。前两句暗写“怜”,后两句明写“怜”,前后情思的脉络是由暗处流传到明处。后两句以一问一答的流水对,自然流转地抒发了对诗友、逐客吴国伦的怜悯之情、同情之情。第三句在怨愤中推出一个问句“谁向孤舟怜逐客?”其中“孤舟逐客”的意象着眼于近在咫尺的人与物;一个“怜”字,又直露出诗中的情感线索。尾句以拟喻性的意象对上句作出回应:“白云相送大江西”。句中的“白云”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白云一片去悠悠”有渊源,都是以“去悠悠”的“白云”比拟远离家乡的游子。而这拟喻性的“白云”不仅是指吴国伦,也不仅是指李攀龙,而是兼指李、吴二人。作如此观,就可见诗人与诗友、逐客吴国伦“相送相怜”之情流转在字里行间。
  我们还可以联系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看诗人与诗友吴国伦“相送相怜”情感的意义。嘉靖年间,作为首辅的严嵩献媚于明世宗,窃权贪污,排斥异己,陷害无辜。嘉靖三十二年(1153),兵部员外郎杨继盛揭发严嵩的“十大罪”和“五大奸”,严嵩便操纵刑部将杨继盛判处绞杀罪。两年后,杨继盛被“弃西市”。兵部给事中吴国伦也因为在杨继盛死后“假他事谪江西按察司知事”,成为诗中所说的“逐客”。此时,作为与吴国伦心心相印的诗友李攀龙送别忤逆权奸严嵩的吴国伦,一片怜悯之情油然而生。可见诗中一个“怜”字,所蕴藏的情感是多层次的,既有诗友之间的关切,又有对权奸的怨愤之情。



相关阅读

道源《早梅》“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全诗翻译
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杨基《春草》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高启《牧牛词》阅读答案及赏析
杜庠《赤壁》阅读答案附赏析
夏完淳《即事·复楚情何极》阅读答案附赏析

有帮助
(4)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