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考题 > 考题分析 >

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试题及答案(三)(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12-02 19:56

31.(2014·上海市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浪淘沙
邓 剡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注】①邓剡:南宋词人,追随文天祥抗元。南宋灭亡后,被俘北上,此词是途经建康(今南京)时所作。②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南渡士人经常相邀到此。
(1)本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具体分析。
 (2)结合全词的内容,谈谈作者“枕簟凉生”“凉”的原因。
答案:(1)①用典,“客身”句化用李煜的“梦里不知身是客”的词句,写出自身的飘零之况;“新亭”句,运用西晋灭亡后南渡士人的哀叹和相慰,写出亡国之痛。②融情于景“井桐一叶做秋声”,秋叶飘落暗含着盛极而衰的哲理;“月淡潮平”,暗含心境的凄怆。
(2)①秋天到来,客观气候的转凉;②自身被俘,被押北上的凄凉身世;③家国沦亡的悲凉。
 
32.(2015·吉林省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别 离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注】①螫:毒蛇咬人。②解腕:斩断手腕,以保全性命。
(1)请指出诗歌颔联所运用的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2)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答案:(1)一是:直抒胸臆。抒写了壮士持剑壮别奔赴战场,不愿做游子那样满脸离愁,表达了作者对壮士情怀的赞美。二是:反衬手法。用离愁满面的游子之态,衬托持剑豪饮赴战场的壮士,突出壮士立志报国的豪迈之情。或:对比手法。将游子与壮士进行对比,表达出壮士应当持剑而去建功立业,不应该做一个浪荡游子而无为。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壮士的赞美之情。
(2)诗歌中塑造的是一位仗剑为功名的壮士(大丈夫)形象:有泪不轻易流出,更不会在离别之际洒泪,是刚毅坚强的写照;愿持剑豪饮,慷慨作别,要去建功立业,胸怀远大抱负;不惜斩断手腕,以去毒患,也要实现理想,为了理想不怕牺牲。
 
3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南柯子·丁酉清明
黄 昇
天上传新火,人间试裌衣。定巢新燕觅香泥。不为绣帘朱户说相思。  
侧帽吹飞絮,凭栏送落晖。粉痕销淡锦书稀。怕见山南山北子规啼。
【注】①季节变换时所取之火叫新火。
(1)有人说这首词除最后一句外均未直言情恨,却句句情满恨溢。你是否同意这一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2)词的最后一句作者写到了“怕”,他为何而“怕”?请简要分析。
答案:(1)同意。写清明复至,以时序变换突出漂泊之久,离恨之长;新燕栖旧巢,飞衔香泥,欢忙美好景象反衬人之离别;佳人空守闺阁,游子有家难归,怅恨无期。风吹飘絮侧帽独行,凭栏远眺独送落日余晖,心中更加凄凉。闺中人书信上的泪痕已消逝,可见藏之已久与书信之稀,徒增思念之情。
(2)子规啼叫的声调非常凄切,行人听来尤为感伤。而暮春时节山南山北到处是子规的啼叫,即使不愿听见,也不得不听见。一个“怕”字,写尽了作者无可逃脱的离别之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