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考题 > 考题分析 >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及解题分析(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4-10-29 12:15
练习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5分)
凉州词注(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答: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8.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9.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10.反问: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迭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11.用典: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可以点化前人语句、引用神话故事和运用历史故事。
12.互文:
“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A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这样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的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
又如“求全责备”这一成语,其中“求”与“责”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两词同义。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B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既“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两词互文见义。
㈢、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先叙后议、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1、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2、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再如: 塞下曲(其一)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㈣、其他写作技巧:
烘托、联想、想象、比兴、象征、欲扬先抑、虚与实、以小见大、语序倒置等。
⒈、烘托:
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闹衬静。
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⒉、联想和想象:
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
3、比兴
《诗经》最重要的艺术手法就是“赋、比、兴”。赋就是直接的叙事、直接的刻画描写,或者是直抒胸臆、直言其志。比就是比喻。兴,就是起兴或者发端。兴与诗歌的情思的关系分为相关和不相关。当兴与诗歌的情思相关时,一般会以比喻、象征等手段达到烘托氛围、渲染气氛的作用。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
《氓》中有这样的诗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从表面来看,这是写自然景物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桑树的叶子由碧绿润泽变得枯黄而凋零。
4、欲抑故扬(先扬后抑)
贾生(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前两句以欲抑故扬的手法,叙述文帝求贤,召见才能卓异的贾谊,使人以为下面必有关于国计民生大事的咨询,三四句却转而揭出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的事实。讽刺的意味极深而出之以唱叹,尤觉情韵悠远。
5、叠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 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