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三百首 > 古诗赏析 >

谢朓《临高台》“才见孤鸟还,未辨连山极”全诗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10-28 11:35
临高台
谢朓 
千里常思归,登台临绮翼。
才见孤鸟还,未辨连山极。
四面动清风,朝夜起寒色。
谁知倦游者,嗟此故乡忆。


谢朓(tiǎo)(464-499),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

赏析
临高台这是一首用乐府题写的去国怀乡之作。清闻人倓《古诗笺·临高台》注:“若齐谢朓,但言临望伤情而已。”此说甚是。这首诗写于荆州,当时诗人为随王萧子隆的文学侍从。
首句点明一篇主旨——“思归”。“千里”,写离家路程之远。“常”,写离家时间之久和“思归”之心切。次句写登台。因“思归”而来登台,目的是想远眺故乡所在,以慰乡关之思。“绮翼”,像莺鸟羽毛一样薄而美的丝织品,这里指窗帘。
“才见孤鸟还,未辨连山极”,写登台所见。他登上高台,凭窗举目,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倦飞归巢的孤鸟。“孤”字似写飞鸟之状,而实寄抒情主人公自己远离故乡,客羁异地之情。“孤鸟”离巢思归而自归,而客羁异地的自己,“常”是“思归”却是回归不得。以有情之人喻无情之鸟,却人不如鸟,则更见离人思归不得愁苦之深。接着,主人公目光由近而远,向他家乡方向望去。他多么想借此高台一览其故乡所在。然而,极目远天,唯见山峦连绵。望断关山,“未辨”家乡何处。上句“见”字,写无意中被动地看到;下句“辨”字,写有意地主动远眺。“未辨”二字,用意尤苦,是说:主人公翘首痴立,凝目远方,寻找故乡,辨尽千山都不是,然心犹未灰,而在继续辨认,以期辨得故乡之所在。可见抒情主人公思乡之情是何等之切。
上面二句写目之所见,接着“四面动清风,朝夜起寒色”二句写身所感受。因是高台,四面皆窗,故能感到“四面”清风之“动”。诗人早晨即来登台,辨认故乡所在,一直辨认至夜晚。“朝夜”,写辨认时间之长。孤身远羁、思归不能、望乡不见,已是十分凄凉。不见故乡而不愿离台而去,暮色降临,清风四起,寒气砭人,此境此景此情,更是无限凄凉。
“谁知倦游者”句,与首句照应,揭示“思归”之意。诗人早期凭借自己的文学才华,奔走“游”历于萧齐权贵之门,以谋求官职。然而直至当时,还仅是一名官卑职微的地方王的文学侍从。他自然感到极度的疲“倦”。但这种心情是能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故“谁知”二字,正是有口难言所致。而“倦游”一语实含万般辛酸。最后“嗟此”一句,把胸中这万般辛酸倾盆倒出。而“嗟此”一声的悲慨郁结之气远达于高台四野。
全诗八句,从“思归”起,到“故乡忆”结。明写“思归”之情,实写“倦游”之意。以景衬情,融情入景。如走珠流玉,读来意味深沉,凄楚动人。



相关阅读

梅尧臣《梦后寄欧阳永叔》“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
黄景仁《都门秋思》“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
王冕《白梅》“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谢灵运《过始宁墅》“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全
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翁卷《山雨》与何绍基《山雨》咏雨诗比较赏析

有帮助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