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燕饥,赵将伐之。楚使将军之燕,过魏,见赵恢。赵恢曰:"使除患无至,易于救患。伍子胥、宫之奇不用,烛之武、张孟谈受大赏。是故谋者皆从事于除患之道,而无使除患无至者。今与以百金送公也,不如以言。公听吾言而说赵王曰:'昔者吴伐齐,为其饥也,伐齐未必胜也,而弱越乘弊以霸。今王之伐燕也,亦为其饥也,伐之未必胜,而强秦将以兵承王之西,是使弱赵居强吴之处,而使强秦处弱越之所以霸也。愿王之熟计之也。"使者乃以说赵王,赵王大悦,乃止。 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邵,遂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 或献书燕王:"王而不能自恃不恶卑名以事强事强可以令国安长久万世之计。(甲)以事强而不可以为万世,则不如合弱,将奈何合弱而不能如一,此臣之所为山东苦也。(乙)胡与越人,言语不相知,志意不相通,同舟而凌波,至其相救助如一也。(丙)今山东之相与也,如同舟而济,秦之兵至,不能相救助如一,智又不如胡越之人矣。愿大王之熟虑之也。"燕果以兵南合三晋也。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材料二: 赵地乱,武臣、张耳、陈余定赵地,立武臣为赵王,张耳为相,陈余为将军。赵王间出,为燕军所得,燕囚之,欲与三分其地,乃归王。张耳、陈余患之。有厮养卒谢其舍中人曰:"吾为公说燕,与赵王载归。"乃洗沐往见,张耳、陈余遣行。见燕王。卒曰:"君知张耳、陈余何人也?"燕王曰:"贤人也。"曰:"君知其意何欲?"曰:"欲得其王尔。"赵卒笑曰:"君未知两人所欲也。此两人名为求赵王,实欲燕杀之,此两人分赵自立。夫以一赵尚易燕,况两贤王左提右挈,执直义而以责不直之弱燕,灭无日矣。"燕王以为然,乃遣赵王,养卒为御而归,遂得反国,复立为王。 (选自《新序》,有删改)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 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王而不能 A 自恃 B 不恶 C 卑 D 名以事强 E 事强可以 F 令国安长久 G 万世 H 之计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与《六国论》"燕赵之君"中的"之"用法不同。 B .相与,本义是互相交往,与《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中的"相与"含义相同。 C .胡越,古代分别居于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两个民族,因以"胡越"比喻疏远,隔绝。 D .谢,文中指告别,与《孔雀东南飞并序》"阿母谢媒人"中的"谢"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赵恢认为重要的是防患未然,对于这个观点,伍子胥等人不认可,而烛之武等人认可,所以前者没被重用,后者被重用。 B .赵恢以吴国攻打齐国的史实为鉴,通过一名楚将来劝说赵王不能攻打燕国,如果赵国攻打燕国,就会重蹈吴国的覆辙。 C .有人给燕王上书,认为燕国如果投靠强国却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那就不如选择与其他弱国联合起来,燕王接受了他的意见。 D .赵王被燕国囚禁,燕国要求赵国割地才放赵王,赵国有个士兵前往燕国,该士兵设身处地,晓以利害成功说服燕王,赵王最终回到赵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4分) (2)况两贤王左提右挈,执直义而以责不直之弱燕,灭无日矣。(4分) 14.下面这段文字应放在文中甲、乙、丙处的哪一个位置?请说明理由。(3分) 比目之鱼,不相得则不能行,故古之人称之,以其合两而如一也。今山东合弱而不能如一,是山东之知不如鱼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题故将军庄 李端 曾将数骑过桑干,遥对单于伤马鞍。 塞北征儿音用剑,关西宿将许登坛。 田园芜没归耕晚,弓箭开离出猎难。 唯有老身如刻画[注],犹期圣主解衣看。 [注]刻画:三国吴将周泰为救孙权,身受十二创,肤如刻画。孙权亲为解衣探视,委以重任。 15.下列对这首唐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写将军年少时率领数骑迎战敌人、直面单于而镇定自若的情景,突出其英勇豪气。 B. 领联叙将军毕生征战经历,他本是边塞征儿,武艺高强,虽然年老但也期望能受命出征。 C .颈联写将军年迈体疲、无力开弓、出征困难的窘境,表达他对晚年归隐田园终老的渴望。 D .本诗紧扣"故"字展开抒写,对仗工整,音律响亮,于沧桑情调中蕴含几分顿挫之意。 16.尾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密《陈情表》中," , "两句写前后两位地方行政长官都推荐李密为人才。 (2)苏轼《赤壁赋》中,运用比喻手法写小船在江面自由漂荡的两句是" , _"。 (3)中国人赋予月亮不朽的生命,相信月亮是有情的、通人性的,唐宋诗词中很多句子运用拟人手法写月亮,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 (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花瓣中的色素是花儿色彩的来源,其中尤以花青素最负盛名。花青素的最大特点是颜色可 随环境改变。如果环境偏酸性,花青素会让花儿显得红光满面; 甲 ,花儿便变得蓝幽幽 的。假如碱性太强,就是一副蓝黑色的模样,墨菊、黑牡丹就是典型的例子。 乙 ,还不 足以染出花儿的百般姿色。类胡萝卜素、类黄酮、醌类色素、甜菜色素等齐齐出动,才造就出这世间的( ① )。 光靠美色还不够,花儿的气味也很重要。每一朵带香味的花儿都是一座小型的生化工厂。在这座工厂中,花儿将多种化学物质调和在一起,如单菇、倍半菇、酚、醇、酮、酯等,形成了各自的独特气味,让虫儿们即便在夜间也可以闻风而至。 残酷的竞争下,有些花儿在香味竞赛中败下阵米,只得( ② )。 A 虽然不能"流芳百世", B 干脆选择"遗臭万年", C 如果想要"勾引"蝴蝶、蛾子、蜜蜂的花儿太多, D 不如吸引不受欢迎的苍蝇、甲虫这些"逐臭之徒"的到来。于是巨魔芋、大王花干脆散发腐肉的气味。反正终极目的是引来虫儿授粉,至于是什么虫,并不重要。 说到授粉这个活计,最在行的是工蜂。很难想象,若是没有大规模作业的蜜蜂,将有多少花儿丧失繁育后代的机会。可怕的是,上述疑虑正在变成现实。有科学家发现有些蜂巢里的成熟工蜂突然人间蒸发,使得整个蜂巢陷入瘫痪。这种现象被称为"蜂群崩溃综合征"。蜂群崩溃综合征可能是农药滥用引发的恶果,可能是寄生虫横行带来的灾难,也可能是蜜蜂营养不良所致……时至今日答案始终( ③ )。 18.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在文中横线空缺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 (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黏汗。近着峡口,倒一株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坐那里。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巨石上伏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愈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21.文中加点的"移""锈"分别换用为"飞""立",为什么表达效果不如原文好?请简要分析。(6分) 22.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公仪休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博士,因才学优异而任鲁国宰相。他很喜欢吃鱼。国内不断有人给公仪休送鱼,公仪休不受,他的学生劝说道:"老师爱吃鱼,却又不受鱼,这是为什么?"公仪休答道:"正是因为我爱吃鱼,才不要这鱼。如果接受了这鱼,那么,就会因受贿而被罢免宰相之职,到那时,我虽然还爱吃鱼,却再也不能满足这一嗜好了。现在不接受这鱼,就不至于被罢免宰相职务,就能永远地、经常地吃到鱼了。"他还说:"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依赖别人相助,还不如自己帮助自己。" 翻开厚重的历史长卷,总有一些历史人物的故事,会触发我们的联想和思考。对上述公仪休的故事,你有怎样的认识与评价?请写一篇发言稿,参与班级组织的"感先贤智慧,促德行修养"专题讨论会。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