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江苏省2024届高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初学情调研迎考试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3-09-16 10:24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
韩非作《说难》,而死于说难,盖谏说之难,自古以然。至于知其所欲说,迎而拒之,然卒至于言听而计行者,又为难而可喜者也。秦穆公执晋侯,晋阴饴甥①往会盟,其为晋游说无可疑者。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曰必报仇,君子曰必报德。”秦伯曰:“国谓君何?”曰:“小人谓之不免,君子以为必归。以德为怨,秦不其然。”秦遂归晋侯。秦伐赵,赵求救于齐,齐欲长安君为质。太后不肯,曰:“复言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愿见,后盛气而胥之入,知其必用此事来也。左师徐坐,问后体所苦,继乞以少子补黑衣之缺。后曰:“丈夫亦爱怜少子乎?”曰:“甚于妇人。”然后及其女燕后,乃极论赵王三世之子孙无功而为侯者,祸及其身。后既寤,则言:“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于是后曰:“恣君之所使。”长安君遂出质。范雎见疏于秦,蔡泽入秦,使人宣言感怒雎,曰:“燕客蔡泽,天下辩士也。彼一见秦王,必夺君位。”雎曰:“百家之说,吾既知之;众口之辩,吾皆摧之。是恶能夺我位乎?”使人召泽,谓之曰:“子宣言欲代我相,有之乎?”对曰:“然。”即引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事。雎知泽欲困己以说,谬曰:“杀身成名,何为不可?”泽以身名俱全之说诱之,极之以闳夭、周公之忠圣。今秦王不倍功臣,不若秦孝公、楚、越王,雎之功不若三子,劝其归相印以让贤。雎竦然失其宿怒忘其故辩敬受命延入为上客。卒之代为秦相者泽也。秦始皇迁其母,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谏者杀之。”死者二十七人矣。茅焦请谏,王召镬将烹之。焦数以桀、纣狂悖之行,言未绝口,王母子如初。吕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计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若茅焦者,真所谓劘虎牙者矣。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彼此一时也。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谏说之难》,有删改)
注:①阴饴甥:名饴,又名吕甥,晋国大夫,封地在阴,是晋侯的外甥。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出正确的序号
雎竦A然失其宿B怒C忘其故D辩E敬受F命G延H入为上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盟,特指诸侯集合结盟,如《过秦论》中“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B.寤,觉悟、明晓,与《诗经·关雎》中“寤寐求之”的“寤”用法相同。
C.见,表被动,相当于被、受到,与《陈情表》中“慈父见背”的“见”含义不同。
D.烹,将犯人投入锅中烹煮,又称镬烹、汤镬,与大辟、凌迟等同为死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非因作《说难》而死,可见自古以来劝谏就是难事;明知道对方会拒绝却最终能劝说成功,劝谏又是难能可贵可喜之事。
B.阴饴甥利用回答问题的机会,巧妙地点明了晋国的舆论倾向,借助君子和小人的不同认识,请秦穆公权衡利弊,宽恕晋侯。
C.触龙劝说赵太后,采取迂回策略。他从为儿子谋差事谈起,指出爱儿子就要让他有功于国,从而说服太后让长安君做人质。
D.茅焦能成功劝止秦始皇放逐母亲,表面上看是强谏,其实是揣摩到了秦始皇内心深处不愿被人视为桀纣之类的暴君的心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百家之说,吾既知之;众口之辩,吾皆摧之。是恶能夺我位乎?
②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彼此一时也。
14. 蔡泽是如何游说范雎并取而代之的?请简要概括。
【答案】10.CEG
11.B
12.A
13.①诸子百家的学说,我已都知道;很多人的辩论,我都挫败过他们。这样怎么能夺走我的相位呢? ②范雎曾亲手使穰侯遭受困厄,从而夺取了他的相位,为什么竟然不如蔡泽了呢?这就叫此一时彼一时啊!
14.①散布谣言,激怒范雎,得到面见的机会;②借助史实,晓以利害,规劝他功成身退;③利用矛盾,挑拨关系,激将他放弃相位。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语段综合训练;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古代诗歌阅读
苏 武 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③不见封侯印④,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④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在异域历尽艰难困苦的苏武,骤然见到汉使者,表现出极为激动、复杂的感情。
B.颔联下句借“羊归”“塞草”等意象形象地展示了苏武在边塞牧羊的单调、孤寂生活。
C.颈联写苏武回日所见所感,流露出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感慨,隐含着对武帝的追思。
D.尾联中“空”“哭”两字形象生动,使作者悼念苏武的悲伤之情跃然纸上,真实感人。
16. 本诗与杜甫的《蜀相》都塑造了一身正气的英雄,具有撼人心魄的感染力量。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15.D
16.①温诗塑造了一位“白发丹心”的汉臣形象,颂扬了富有民族气节、忠贞不屈、心向故国的苏武,也包含对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②《蜀相》中,诗人写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表达对其仰慕之情,同时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借此抒发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表达技巧类题目;炼字、关键字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高适《燕歌行并序》中,“   ”通过前方的急报侧面写出了敌人进攻速度之快,“   ”则直接描写了敌军侵袭时的来势汹汹。
(2)教育应该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呵护其天性。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   ,   ”与这种理念完全契合。
(3)“门”是古诗常用意象,其“开”与“关”往往寄寓了作者不同的心境。杜甫《客至》中,“   ”写出迎接客人来访的欣喜;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则写出诗人隐逸幽居的淡然。
【答案】(1)校尉羽书飞瀚海;胡骑凭陵杂风雨
(2)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3)蓬门今始为君开;门虽设而常关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