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2018年湖南十堰中考) 1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而乐亦无穷也 B.若夫霪雨霏霏 日出而林霏开 C.名之者谁 不能名其一处也 D.临溪而渔 而不知人之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虚词的意义。A项中两个“乐”都是形容词:快乐。B项中前一个连绵不断,后一个雾气;C项中前者是“命名,起名”,后者是“说出”;D项中前者无意义,后者表转折。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答案】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得”翻译为“领悟”,“寓”翻译为“寄托”。 21.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回”字“转”字,引出亭子,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 B.文章第二段将“山水之乐”具体化。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突出流连山中美景的无究乐趣。 C.文章能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 D.全文连用二十一个“世”,形成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文章的主旨是“与民同乐”,通过“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来具体表现,C项中的“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错误,这与课文主旨相悖,应该是“太守之乐其乐”。 22.文中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的是哪一句?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在文章中起画龙点睛勾画出全文主旨的作用,且是全文展开的线索。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及句子的作用。题干中有提示语“把‘醉’与‘乐’联系起来”,从文中可以找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两句。在文中的作用是指对表现中心的作用,以及作为线索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