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 (宋)周敦颐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习惯说(清)刘蓉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 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 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③瑞:吉,善。 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 很少 ②而名之不可 名: 说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分停顿有误的一组是 C A.世人/ 盛爱/ 牡丹 B.晋陶渊明 /独爱 /菊 C.盖在 /有无近远续断 /之间 D.又 /间令 /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 香味:莲﹣﹣ 香远益清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 (5)(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的生活态度; (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洁身自好 的 高洁 品性。 答案: (1)少,很少 说出 (2)C (3)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4)香远益清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5)(甲)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乙)洁身自好 高洁 (意思接近即可) 【解答】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推断词语的意思.词语所在的句子的理解:①!(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②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名:说出. (2)本题考查句子的停顿划分.C.盖/在有无近远续断 /之间 “盖”是发语词,发语词和句首关联词、语气词之后停顿.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 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出:长出.淤(yū)泥:污泥.染:沾染(污秽).濯(zhuó):洗涤.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4)本题考查筛选文章的信息.看清楚题干要求,找到相关句子. (5)本题考查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甲文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乙文从人物的品格上考虑. 参考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兰花的香气,并不是非得靠近才可以闻嗅品赏的;是在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之间,纯粹以情韵取胜,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被看作吉祥的芳草.兰花,兼有各种颜色,但她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决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眩目的,使人能够得到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会来描绘兰花的形状,不能与兰花的神韵相同.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亵玩,但又是“不可以一日无此君”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