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母姓钟氏,名令嘉,出南昌名族。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年四十余,任侠好客, 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 铨九龄,母授《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 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客邱,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蒋士铨《忠雅堂集》) 【注释】 ①归:古代女子出嫁叫“归”。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 ②囊箧萧然: 这里是“钱物都用空里”的意思。 ③铨:作者蒋士铨自称。 ④愁蹙状:愁眉苦脸的样子。 ⑤戚党:亲威和乡邻。 ⑥吟哦声:读诗的声调。 ⑦少痊:病体略微好转些。 ⑧扑之:责打我(铨自指)。 12. 下列咅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家益落/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B. 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 先府君苟有过/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D. 听而后止/河曲智叟笑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13. 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 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B.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 C. 咨臣以当世之事 (《出师表》) D.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 (《隆中对》)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共6分,每小题3分) ⑴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2)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 15.你如何评价母亲“垂涕扑之”的举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段中母亲的哪些行为举动是值得我们称赞的。 (6分) (出自2017年湖南长沙中考) 参考答案 12. A 13 C 14: (1)母亲就指着墙壁上的诗歌,教儿子低声吟咏,把它当作游戏。 (2)(母亲)命令(我)跪着朗读直到熟练才停止,自己不曾倦怠。 15. 母亲“垂涕扑之”是指母亲流着泪打儿子。流泪是因为心痛儿子,而仍责打儿子是因为严格要求儿子,希望儿子成材。值得我们称赞的行为有:家中贫困,但母亲没有任何愁容;教儿子学习经典,没有丝毫放松;教育孩子有方法,方法不单一。 参考译文 我的母亲姓钟,名叫令嘉,出身于南昌府名门望族。十八岁嫁给我父亲。那时我父亲四十多岁,性情侠爽,爱结交朋友,喜把财物施舍给别人,散给人家许许多多金钱,使得家里箱柜里东西都一空如洗。结婚两年,生下我,家境更加衰落,她经历了穷困的生活,别人都不能忍受的,我母亲却心情坦然没有忧愁的样子。亲戚和同族人,个个赞她贤惠。 我九岁时,母亲教我学《礼 记》、《周易》、《毛诗》,都能够背诵。她有空又抄下唐宋诗人的诗,教我朗诵古诗。母亲和我两人都身体弱、多病。每当我生病,母亲就抱了我在室内来回走动,自己不睡觉;我病稍稍好一点,她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念诵作为游戏。母亲生病,我总是坐在她枕边不离开。母亲看着我,常常一句不说,很悲伤 的样子,我也很伤心地依恋着她。我曾经问她:“娘,您心里不快活吗?”她说:“是不快活。”“那末怎么能让娘高兴呢?”她说:“你能把读的书背给我听,我 就高兴了。”于是我就背书,琅琅的书声,和药罐煎药水沸声和在一起。母亲微笑着说:“你看,我的病好些了!”从此,母亲生病的时候,我就拿了书在她床边读 书,这样,她的病就会好。我十岁时,父亲回家来了,过了一年,父亲带着母亲和我,一起出门,到过河北、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江苏、湖南、湖北好多地 方。 父亲做错了事情,母亲一定认真地用委婉的话规劝他;遇到父亲发怒不听她的,她就屏住气不说了,等父亲消了气,又反复劝说,到父亲听了她的话才停止。父亲在外地的寓所,督促我读书时,脾 气急躁,我稍有一点不认真,他就发怒,把我丢在一旁,几天不理睬我,母亲就流着眼泪打我,叫我跪在地上,把书读熟才放过我,从来不觉自己疲累。所以,我从不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母亲对我的教育,也因此而更加严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