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人有遗① 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注]①遗(wèi):给,送。②书:信。③过:错误,过失。 1.结合链接材料,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中画线的句子。(2分) 【解析】此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说"一词多义的用法及文言文翻译。根据语境,判断"说"意思为"高兴"。 2.对郢人"过书'举烛'"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夜晚灯光昏暗B.一边说一边写C.曲解了原意D.有意讨好燕王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文中郢人因对持烛者说"举烛",在书写时不小心写了"举烛"二字。可判断为B。 3."今世学者多似此类"中"此类"指代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今世学者"持怎样的态度? 【答】此类指燕相曲解郢人信中"举烛"含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当时之学的人在征引、解释前贤遗言时往往凭主观臆断,把原本没有的意思勉强加上去,牵强附会,曲解原义,以误传误,穿凿附会学风的批判。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探究阅读能力,学生要学会由此及彼。难度适中。 附加注 ⑴郢(yǐng):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⑵遗(wèi):送给。 ⑶相国:古代官名,春秋战国时期,除了楚国以外,各国都设相,称为相国、相邦或丞相,为百官之长。 ⑷书:信。 ⑸夜书:晚上写信。 ⑹火:烛光。 ⑺举:举起。把烛火举高。 ⑻云而过书“举烛”:意思是嘴里说着“举烛”就在信中错误地多写了“举烛”两个字。云:说。过:误。 ⑼非书意也:不是原来信里要说的意思。 ⑽受书:收到书信。 ⑾说之:即解释它的意思。也有人认为”说“是通”悦“,意思是高兴,愉悦。”说之“是”为此而感到高兴“。这也是为什么”郢书燕说“有两种读法。 ⑿尚明:崇尚光明。尚:重视、崇尚。 ⒀举:推举。 ⒁白:禀告,告诉。 ⒂国以治:国家因此治理的很好。治:太平,指治理好。 ⒃治则治矣:治理是治理好了。 ⒄类:像。 参考译文 楚国的郢都有一个人要写信给燕国的宰相。晚上写信,因为照明的火炬不亮,于是对拿火炬的侍从说:“把烛火举高点。”一边说一边错误地在信上写“举烛”两字。但举烛并非这封信的本意。燕国的宰相收到信十分高兴,说:“举烛就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就是要任用德才兼备的贤人。”燕国的宰相向燕王禀告了任贤的道理,燕王十分高兴,国家因此大治。 燕国是治理好了,但这不是信原来的意思。当代的学者,大多数也像这样。 寓意:燕国的宰相读信时望文生义,误解“举烛”之意却使燕国得到大治。作者讽刺当时学者托古改制,虽然提出了种种有道理的主张,但与历史本来事实大相径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