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 【甲文】 鱼我所欲也 《孟子》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蹴尔而与之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乡为身死而不受 (4)是亦不可以已乎 【答案】(1)蹴:用脚踢。(2)所:指示代词,指代认识的对象。或与“者”构成所字结构,指代---的人。(3)乡:通“向”,从前。(4)已:停止。 【解析】此题考查的不仅较为全面:一词多义、固定短语、通假字等,而且还有“所”和“者”这样长期困惑语文爱好者的疑难。“所”和“者”曾经是语文前辈朱德熙、马汉麟、朱声琦等反复研究的疑难文言词语,至今好像也无定论,不知新疆为什么出这样的题。(1)蹴:基本意思是踢:蹴鞠(踢球)。踏:蹴踏。一蹴而就。(3)乡:通“向”,从前。(4)已:1.止,罢了:学不可以~。死而后~。\n2.表示过去:~经。事~至此。~往。业~。\n3.后来,过了一些时间,不多时:~忽不见。\n4.太,过:不为~甚。\n5.古同“以”。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 【答案】(1)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2)(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1)句中“弗”,不;(2)句中“则”,却;“万钟”,优厚的俸禄;“何加”:有什么益处。何介词结构,后置。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乙文】 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1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句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B.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C.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D.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答案】A 【解析】“须臾”时间状语,可停顿,也可不停顿;“雷电穿破了墙壁”是一层意思,必须停顿;“一条龙驾着云飞上了天”是第二层意思,必须停顿;“其他没有画上眼睛的龙都还在墙壁上”是第三层意思。 【考点定位】正确断句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C。 15.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答案】画龙点睛 【解析】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出自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 成语典故:出自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 【译文】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画了四只龙在在墙壁上 每次都说 画上眼睛的话龙就会飞走 人们都不相信他 张僧繇为其中一只龙画上了眼睛过了一会 突然雷电交加 穿破了墙壁 一只龙驾着云飞上了天 而其他没有画上眼睛的龙都还在墙壁上。 【考点定位】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共20分) 胡 湘泓 ①2013年秋天,野生胡蜂蜇人夺命事件在我国陕西、四川、重庆、湖北等地频频发生,数百人被蜇伤,数十人不幸殒命。小小的胡蜂为何如此凶悍,竟频频向人发起攻击? ②胡蜂属于胡蜂科,主要吃动物性食物,尤其善于捕食昆虫,甚至还常常捕食蜜蜂,因此也是蜜蜂的主要敌害之一。胡蜂虽然有时也从各种花卉中吸食花蜜,但它们并不酿蜜,而是只将一小部分花蜜直接喂给幼蜂。有的群居型胡蜂会将小型节肢动物带回蜂巢给幼蜂吃,但大多种类的胡蜂会将卵产在猎物体内,幼虫孵化后便可直接食用猎物。胡蜂的工蜂性情暴烈凶狠,螫针明显,排毒量大,有攻击力,伤人事件便主要是这些工蜂所为。 ③胡蜂虽然体型不大,但它尾部的尖刺却是致命的,一旦刺入人的皮肤,将其体内的淡黄色液体注入,里面潜藏的神经毒素、溶血毒素等致命毒素便可能使人在很短的时间内死亡。胡蜂在一些地方还有一个土名——七牛蜂,也就是说,七只胡蜂就能将一头牛活活蜇死。科学家发现,胡蜂的攻击力是有区别的。头部有黑色斑点的胡蜂的攻击性要明显高于其他个体。一般情况下,斑点越多的胡蜂攻击性也越强。如果用空手道来打比方,脑袋上有黑斑的胡蜂就是黑带高手。面对“黑带”胡蜂,不仅人类要保持高度警惕,连它的同类也要礼让三分。 ④胡蜂袭人多在秋季。春季,胡蜂个体数量处于越冬后的恢复阶段,一般出现得比较少,所以也很少袭击人;夏季,胡蜂数量虽然比较多,而且群势强壮,但由于植被茂盛,树木枝繁叶茂,便于其在巢穴隐蔽,人类对其干扰和威胁也相对较小。此外,夏季密林中昆虫的数量非常多,胡蜂的食物充足,其护巢的戒备措施也较为松懈,所以它们袭击人的事件也很少;冬季,胡蜂处于越冬期,在北方会完全停止出勤活动,在外界很难发现胡蜂的踪迹,自然也不会攻击人。只有秋季,外界食物较为匮乏,各种小型昆虫种群数量下降,再加上我国北方秋季开始出现植被枯萎,树木落叶,使胡蜂的巢穴更为暴露,这也会让胡蜂进一步加强戒备,人畜稍微靠近蜂巢时,就有可能遭到攻击。 ⑤胡蜂是群居的社会性昆虫,有着较为严密的分工,负责御敌和护巢的是工蜂。一个蜂巢内少则有几百只工蜂,多则有上千只。一旦守卫蜂感觉到敌人对其蜂巢有威胁时,就会发起攻击。攻击人的胡蜂会发出尖厉的声音,刺激其他工蜂的攻击性。胡蜂的蜂毒中就有报警激素,具有挥发性。杀死一只胡蜂绝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这只垂死的胡蜂同样会散发一种信息素,向它的同伴发出遇到危险的报警信号,因此在几秒钟之内这个闯祸的人就会遭到胡蜂的围攻。 ⑥因此,预防胡蜂蜇伤的最有效措施就是要远离蜂巢,避免打扰胡蜂的正常活动。首先,人们要考虑尽量减少胡蜂在人口密集的城镇和村庄附近的分布,通过修剪树木及翻松土壤,减少胡蜂在树上、泥土中筑巢的机会。房前屋后要避免栽种果实多汁的植物,降低招引胡蜂进入宅院的机会。不要在空旷的地方摆放没有掩盖的糖类食物及饮品,以免吸引胡蜂。秋季野外活动时,人们最好不要涂抹香水等化妆品,以防胡蜂闻风而至,也尽量不要穿花枝招展的衣裙,携带的甜食及饮料要密封好,以免招来胡蜂。在胡蜂分布密集区作业要穿长衣裤,注意面部、手的防护。其次,要适度摘除胡蜂巢。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选择晚间胡蜂夜肓不能飞翔或下雨天不外出时,采用袋装法、火攻法、水攻法、烟攻法、药攻法、灭火器攻击法等卓有成效的实战方法可以消灭蜂巢。 ⑦胡蜂在没有感觉到威胁时,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当零星几只蜂在身边飞舞骚扰时,人们不必理会。即使它们落在你的头上、肩上时,你只要轻轻抖落即可,不要拍打。如果不慎遭到胡蜂攻击,被袭者一定要就近钻入灌木丛中潜伏,或面朝下俯卧,提起衣领罩住颈部,或慢慢地移动随身携带的帽子、头巾等遮挡颜面和头颈,屏息静气,纹丝不动。此时,即使狂怒的野蜂团团地围绕着你乱飞乱舞,也要保持镇定,耐心静候10~20分钟,待胡蜂散去后再伺机撤离。切忌扑打胡蜂,更不要拔腿狂奔,因为胡蜂对动态的物体极为敏感,而对静止的物体就较为忽视。 16.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文章为我们介绍了胡蜂哪几方面的知识?(6分) 答: 【答案】逻辑顺序。胡蜂的生活习性,胡蜂的毒性、胡蜂对其它昆虫和人类的攻击力、胡蜂攻击人类的易发季节、胡蜂伤人的原因、预防胡蜂蜇伤的措施等 【解析】本文从全文来看,无明显的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那就只能是逻辑顺序了。本文有关胡蜂的知识:第2、3段有胡蜂的生活习性,胡蜂的毒性、胡蜂对其它昆虫和人类的攻击力;第4、5段:胡蜂攻击人类的易发季节、胡蜂伤人的原因;第6、7段:预防胡蜂蜇伤的措施。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方向。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时间顺序容易表示清楚。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让读者看明白。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正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考点定位】理清说明文的顺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能不能删去?为什么。(6分) (1)胡蜂的工蜂性情暴烈凶狠,螫针明显,排毒量大,有攻击力,伤人事件便主要是这些工蜂所为。 答: (2)一个蜂巢内少则有几百只工蜂,多则有上千只。一旦守卫蜂感觉到敌人对其蜂巢有威胁时,就会发起攻击。 答: 【答案】 (1)不能删去。因为“主要”表示范围,说明做出伤人行为的胡蜂大部分是其中的工蜂,但也不排除有其它胡蜂的可能性,如果删去“主要”,就成了“伤人事件全部是这些工蜂所为”,这不符合实际,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不能删去。因为“几百只”“上千只”表示数量,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说明每个蜂巢内具有的工蜂之多、保卫能力之强,如果删去,就不能具体准确地说明这一点,这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之类的问题的答题模式:1、先肯定的回答:不能。2、再说说原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或表达作用.(比如:“大约”表示估计、揣测.“大部分”表示范围,不排除个别现象等.)并结合说明对象简要阐述(这个词语说明的是怎样一种情况,换了另一个词会变成怎样一种情况.)3、最后一句话关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考点定位】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胡蜂在一些地方还有一个土名——七牛蜂,也就是说,七只胡蜂就能将一头牛活活蜇死。 答: 【答案】作诠释(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七牛蜂的名字来由,便于读者理解; 举例子。以七牛蜂为例,具体说明了胡蜂毒性大的特点,让人信服。 【解析】此题出得有纰漏,题干应该加上“主要”,或者把“什么”换成哪些。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1.举例子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胡蜂袭人为什么多发生在秋季?请简要回答(5分) 答: 【答案】因为① 春季,胡蜂数量少,很少袭击人;② 夏季,胡蜂便于隐蔽,人类对其干扰和威胁小。③夏季,胡蜂戒备松懈。 ④ 冬季,胡蜂处于越冬期,不会攻击人。⑤秋季,外界食物较为匮乏,胡蜂的巢穴更为暴露,胡蜂进一步加强戒备,警惕性极高。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 信息的提取分析能力,阅读文章第4段,把握段落内容,根据题目找出相关的句子回答。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是所谓的分析综合,就是先筛选,再根据需求提炼合并。这是一种重要的分析信息的能力,也是语文功底中最为工具性的一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