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2017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36分) 1.默写。(16分,每空1分) (1)辗转反侧 2.(2分)辛弃疾(1分) 3.(4分)厉 4.(2分)沐(坐、浴) 5.(3分)③ ① ② 6.(2分)示例:“蛟龙”号完成在世界最深处下潜(仅供参考) 7.(3分)注意格式(题目1分,内容要素1分,落款与时间1分) 8.(4分)①读书、好学、少年有志、沉醉、童趣等(符合画面主题即可)(1分) ②要点:画面内容完整(1分),有情景(1分),语言生动连贯(1分) 二、阅读(40分) (一)(16分) 9.(4分)①使……听到 10.(6分,每题2分) ①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②月光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③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1.(2分) 内容:写出了早莺争树、新燕啄泥的动态画面,体现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 写法:对偶、拟人。写出了初春早莺春燕活灵活现的情态,描绘了春的活力和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意思接近即可) 12.(2分) “上”:长上(长到), 苔痕本来为静态,写成了动态; “入”:映入,草色本来为静态,化静为动; “上”“入”二字运用拟人,富有情态,描绘出陋室自然环境的美。 13.(2分) ①对比、衬托。把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的高洁相对比。以菊、牡丹衬托莲之美, 突出文 章的主旨,表达作者的感情。 ②比喻。将菊、牡丹和莲比喻为隐士、富贵者和君子,揭示了莲的内在气质。 (意思接近即可) 14.(2分)分论点:阅读力就是精神力。 论据:略 15.(2分)引用论证,对本文的分论点进行论证,增强说服力;突出了阅读的重要性,强调阅读是我们学习的工具,只有阅读才能使我们成功,阅读可增强国家的竞争力。 16.(2分) 与本段所论述的顺序一致:一个人只有心灵得到宁静,才能专注去阅读,积累知识,满足内心 的需求,精神获得陶冶与升华,最终生活得到充实;阅读让喧嚣的沉静,让浮躁的厚重。 17.(2分)不能调换。这四个段落分别提出了本文的四个分论点,它们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阅读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力,民族才能有凝聚力,民族有了凝聚力,国家在世界上才能有竞争力,最终增加人们的幸福感。 18.(2分)由对阅读力的论述,得出阅读的意义和价值;总结全文论述的内容,提出中心论点。(三)(14分) 19.(2分)开篇点题,揭示文章的内容;统领全篇;奠定全文感情的基调;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 20.(2分)一口炒锅在手,或翻或转,动作流畅自然。 21.(2分)为人处世如做乡宴,注重本色底味;做人要有人味,一个人如果只注重做表面功夫,他只能是一个浮夸的人。(意思接近即可) 22.(2分)排比、比喻。赏析点:婚宴“备宴”时的热闹、欢快景象;喜宴菜品的丰盛;厨师精湛、娴熟的烹饪技艺。 23. (2分)神态、肖像描写;满意、放松的心理;大爷的辛劳。 24.(2分)不能。因为结尾段揭示了文章的主题,突出乡村喜宴的美,照应文章的开头;总结全文,升华主题。(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25.(2分)不离题。开篇大量的内容写做乡宴的“大师傅”,为下文写大爷做乡宴做铺垫;使文章内容更充实,突出主题。 三、作文(4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