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6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5分)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乙)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丙)柯公焕,字德章,福建晋江人。元贞间为古田尉。时邻寇侵境,或曰:‘可以去乎?’焕曰:‘寇至则去,国谁与守?’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其家歼焉。帅府嘉其忠勇,立祠祀之。(《泉州府记》) 5.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还于旧都 所恶有甚于死者 B.忠之属也 子之听夫志 C.元贞间为古田尉 不足为外人道也 D.帅府嘉其忠勇 稍稍宾客其父 6.解释加点词。(3分) (1)北定中原 (2)小大之狱 (3)可以去乎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 8.诸葛亮、曹刿、柯焕三人“忠”的内涵分别是什么?(3分) (二)阅读下方,完成9-11题。(11分) 偶像塑造的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 常江 ①任何社会都存在偶像,任何社会也都需要偶像。在中国,大众偶像的“出世”大致有三种方式。 ②第一种是以国家为主导性力量的“自上而下”的塑造,承载着改造思想、教化大众的重任。上世纪60年代,解放军战士雷锋和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相继成为国家倾力打造的赫拉克勒斯式的民间偶像。 ③第二种偶像塑造的方式,是一种以文化机构和文化力量为主体的、“中观”层面的策略。20世纪80年代。在思想文化领域,李泽厚、高尔泰和朱光潜等美学家,则成为处于进取性和幻灭感夹缝中的中国城市青年的精神偶像,他们所代表的是一种智识的力量,一种既高贵、又有明确价值旨归的行动指南。在大众文化空间中,一些来自中国大陆之外的演艺界人士因其商品化色彩的气质,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生活中最初的一批娱乐偶像。高仓健、费翔 ④上世纪90年代是偶像生产话语机制的转折点。商业力量开始全面占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闲暇时间。商业时代的偶像以“精致”为主要特色,其带给人们的应当是纯粹的愉悦,而不宜附加任何明显的政治或文化意图,商业体制以大众消费为收入来源,于是大众似乎于其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主权。 ⑤2005年,当带有鲜明中性风格的青年歌手李宇春,在350万条手机短信投票的簇拥下,成为新世纪初最为耀眼的娱乐偶像,而一度被城市青年顶礼膜拜的知识精英如易中天,也摩肩接踵地走进《百家讲坛》,用旧式知识分子不可想象的方式,完成对文化的商品化。 ⑥从雷锋、李泽厚的庙堂之高,到李宇春、易中天的江湖之远,中国人塑造偶像的方式由自发而自觉、由粗放而精致、由直白而隐晦。其间隐藏的社会观念和文化生态的变迁,实在一言难尽。只是有一点,相信大多数人都可以认同,那就是以任何一种方式塑造出来的偶像,都旨在满足人们在特定时期的精神领域内的需求。不同类型的偶像的持续存在,有时只不过是表明人们总是对周遭世界有着各种不切实际的期冀,却又不具备改变现状的能力或勇气,这么一个令人伤感的事实而已。 (选自2016年4月22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9.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解放军战士雷锋和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相继成为国家倾力打造的赫拉克勒斯式的民间偶像,他们承载着改造思想、造化大众的重任。 B.来自中国大陆之外的演艺界人士如高仓健、费翔,成为处于进取性和幻灭感夹缝中的中国城市青年的精神偶像。 C.以李宇春、易中天等商业时代的偶像,带给人们的只是纯粹的愉悦,而不宜附加任何明显的政治或文化意图。 D.由于人们总是对周遭世界有着各种不切实际的期冀,却又不具备改变现状的能力或勇气,所以不同类型的偶像能持续存在。 10.请根据提示概括中国大众偶像“出世”的方式,并指出变化的根本原因。(4分) 方式:国家力量主导 根本原因: 11.本文标题可换作“浅析偶像塑造方式变化的原因”,请简析这两个标题的优点。(4分) 《偶像塑造的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 《浅析偶像塑造方式变化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