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B 2C 3A 4D 5.示例一:这火锅,使沉寂的味蕾在麻辣中绽放,使平静心情在畅快中沸腾。 示例二:这烟花,使宁静的夜空立即变得喧闹起来,使暗淡的四周立即变得灿烂起来。 示例三:这上课铃,让喧闹的校园变得安静,让散乱的思绪迅速聚拢。 6.(1)严监生(或“严致和”)严贡生(或“严致中”) (2)示例一:杭州诗会上,结识了一群斗方名士,受他们影响,沽名钓誉,逐渐丢掉了淳朴善良的心性。 示例二:在潘三的带领下伪造文书、替人代考,大把敛财,失格失德。 示例三:逼妻回乡,隐瞒婚史,进京别娶,攀附权贵,背信弃义,丧失做人底线。 示例四:潘三入狱。拒绝探望,薄情寡义,今人不齿。 7.(1)①示例:和颜悦色,和衷共济、琴瑟和鸣、政通人和,惠风和畅 ②六尺巷 (2)围绕“班级议事规则”来谈,语言简明。 示例:①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理解其意图。 ②互相尊重,就事论事,不使用侮辱性字眼。 ③能包容不同观点,择善而从。 9.B 10.(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2)他们(桃源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11.C 12.桃源人的生活是因为躲避了战乱,与世隔绝;滁人是因为朝廷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13.①念书前,外婆担心我太瘦为我煎荷包蛋。(答成“外婆甘冒婆媳不和之风险,给予你的特殊慈爱”也可) ②现在,精准扶贫政策让樟树下产业发达,人民生活富足。 14.“村庄的符号”,老樟树己经成了村庄的标志。(“标志”答成“特征”“象征”“代表”也可):村庄名叫“樟树下”。“几代人的记忆”:当年樟树下百姓投身革命,参加红军的时代;我读书前外婆家生活艰辛的年代;如今脱贫致富的生活。 15.①交代外婆去世的信息,表达了对外婆去世的遗憾、感恩、追念和怀想。 ②独立成段,起强调作用。 ③是对第④段内容的承接和收束。 ④与第⑨段形成呼应。 16.把自己比拟为樟树,物我相融,表明作者与樟树都是村庄历史变革的见证者,写出了村庄给我滋养,给我希望。 17.各位游客:欢迎来到“七子参军之家”,这家主人叫欧阳汝明,1928年,他做通老母亲的思想工作,说服七个儿子投身革命。后来,七个儿子全部牺牲在长征路上。这种革命精神,多么令人敬仰! 18A 19.阅读的“结构策略”,是指在阅读时注重文章整体结构,根据文本内容建构一个层次清晰的框架,共将各类纷繁的信息安置在框架的不同层级中,需要时从中逐级搜索的一种阅读策略。 20.优点:①采用阅读的“结构策略”(答成“做摘要”或“列提纲”也可)、形成了“古人谈读书”的框架。 ②运用批注法,将疑难问题随手书写在课文空白处,引起对重点知识的注意和思考。 不足:标记的数量过多,对课文大部分内容和所有的注释都画了下划线,这样无法清晰地分辨真正的重点。 21.第③段:标记的好处:更快地筛选信息,形成更好的认知框架,对文章内容更好记忆,对重点知识“更佳回忆”; 第④段:标记的数量:少量,有选择; 第⑤段:标记的效应:连续的下划线比看重号更有效。 22、作文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