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C 【解析】A咫尺(zhǐ) 怏怏不乐 (yàng yàng) B.慰藉(jiè) 赫然(hè) D殷红(yān) 正襟危坐(jīn) 2.【参考答案】D 【解析】A.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可以用来形容表演或者文字、书画作品等,但不能用来形容校服,不能用于校服展示,使用对象不当不合语境。 B.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也多用于下级对上级的恐惧而形成的一种不好的行为,该次考察的是褒贬误用—词性(褒中贬),重蹈覆辙是贬义词,不适用在褒义句中,平时学习过程中除了对成语意思的熟悉之外,还要注意成语的适用对象。 C.意思是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多用于形容悦耳的声音。它是用来修饰声音的,可以用跌宕起伏。形容声音的变化和情节两者不相干! 3.【参考答案】C 【解析】A.一面对两面,删去“能否”;B.成分残缺,在“爱心送考”后加上“的活动”;D.项属于句子杂糅,删去“由于”“的原因” 4.【参考答案】B 【解析】可以按照提出问题,历史溯源解答问题的逻辑进行判断。 5.【参考答案】A 【解析】B.主干应为“市民申请摇号”;D.“世家”主要是诸侯传记,不是平民。 6.【参考答案】(1)鸡声茅店月 (2)落日故人情 (3)雪拥蓝关马不煎 (4)枯藤老树昏鸦 (5)似曾相识燕归来 (6)有约不来过半夜 (7)濯清涟而不妖 (8)忽复乘舟梦日边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7. 发:起,指被任用 衡:通“横”,梗塞、不顺 数:多次 辞:推辞,谢绝 8.(1)这样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2)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 9.【参考答案】接受肥沃的土地,一定会是兵家必争,没办法长期占有,而寝之丘是一块不吉利的土地,楚人和越人都很忌讳,所以能够长期占有,孙叔敖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懂得甲文中的居安思危的精神,不仅在位之时不倨傲,多次拒绝大王的封赏,在将死之时也告诫儿子只能接受不吉利的土地。 【乙文翻译参考】 孙叔敖患了(重)病,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楚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很不吉利。楚人長惧鬼,而越人迷信鬼神和灾祥。所以,能够长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土地了。”孙叔数死后,楚王果然把肥美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赐给寝丘,所以这块土地至今没有被他人占有。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有智慧的人不同于世俗的人的原因。 10.[答案]遇到事情,不去苦恼抱怨,不去烦躁惊慌,而应该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寻觅解决之道。同时也应严格自律,经历艰难困苦的历练,以及从读书中荡涤浮躁之气。 11.[答案]通过父与子不同心境下寻找手表的故事,引出文章遇事需要涵养静气而非苦恼抱怨的中心论点,同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便于读者理解。 12.[答案]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出毛泽东为锻炼意志到喧网的地方读书、某人为戒除浮躁而每日静坐两个例子,具体清晰地论证了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的论点。 13.示例:每当我遇到烦恼、心緒浮躁的时候,我会选择出门跑步听歌,让自己出一身汗,回来之后我就会身心舒畅,解除烦恼,能够重新乐观积极地面对问题。 14.(1)主演;(2)主宰 这是一个词语辨析题,主演;意思是扮演戏剧或电影中的主角。(1)处填“主演”与上文的“主角”想对应。主;意为支配、统治、掌握,只有主,才和上文“霸气”一次呼应。主使,意思是主要指使的人;主办是主要办某项活动的单位,放在这里都不合适。 15.(1)我观察张进绪主演灯影 (2)布幕前面 16.[答案]①充满神秘感,布幕上活灵活现、神出鬼没的影子,在幕后就能耍弄出来。 ②道具、乐器等内容丰富,光皮影戏的人物就包含生旦净丑、人间众生,表演内容多样。 ③感染力强,表演逼真,布幕上精彩的表演与后台繁杂的光影,乐声交织,给观众们带来了独特的体验。 17.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对皮影戏的表演进行描写,将灯影赋予了人的色彩,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灯影子的鲜活灵动,表现了贺兰人表演唱灯影子的技艺高超,也表现出皮形戏浓厚的感染力。 18.示例:我们要学习与传承经典文化,如捏糖人、制作风筝等,并对我们的文化遗产做大力的宣传与弘扬,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我们被遗忘的文化遗产,共同保护并将它们传承下来。 19.老舍/舒庆春 20.小福子上吊死了 21.选择孙侦探:祥子被骗得一穷二白,生计成了问题,因而只好重新回去拉车。 选择虎妞:虎妞的去世,使祥子买了自己的车给她办丧,祥子的生活又一次跌倒谷底。 选择老车夫:老车夫预示着祥子的未来,让祥子认清了现实,与虎妞结婚,慢慢丧失斗志。 22.略 |